1952年12月,倫敦一場史無前例的超級“殺人毒霧”直接導致1.2萬多市民死于非命(其中主要是兒童、老人和各種呼吸病患者),另有10萬余名重癥患者則需住院治療。此后的幾十年中,倫敦仍時不時地遭到霧霾的侵襲。倫敦人在對付霧霾的漫漫征途中,為緩解、減輕霧霾對身體的毒害,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60多年后的今天,這些經驗還有用嗎?或許比《穹頂之下》提供的方法更實際些。

戴口罩有講究
對倫敦居民來說, 戴口罩無疑是過濾有毒空氣的最簡便措施,但實際上戴口罩大有講究。由此報紙、電視等媒體紛紛請專家介紹:如何選擇口罩,口罩的清潔、消毒方法,不同年齡、職業、健康狀況的人群應選擇不同類別、型號的口罩,心臟病、哮喘病患者、孕婦和呼吸本來就不暢的老年人并不適合長期戴口罩等等。專業人士更是深入社區和養老院,手把手地教老人、殘疾人如何“不露縫隙”地戴口罩,以便更好地起到過濾作用。不少學校也由保健教師開設“口罩課”,而孩子回家后還可將學到的“口罩經”傳授給父母等家庭成員。
霧霾天里,你該吃什么喝什么
盡管倫敦人并不認定食物能有效減輕灰霾中的有毒物質對呼吸道的侵害,但他們依然相信調整食譜在“非常時期”具有積極意義。他們吃更多的新鮮蔬菜水果,并及時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因為這可有效地提升人體免疫力,防止由霧霾誘發的感冒、鼻炎、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患,從而減輕了霧霾對身體的損害。他們堅持多喝茶水,因為茶水中含有大量能促進鼻毛生長和堅固鼻黏膜的抗氧化物質。沒有喝茶習慣的人也會多喝水,因為身體內充足的水分能滋潤容易干燥的呼吸道,由此提高對病菌病毒的抵抗力。
改變生活習慣,從小事做起
提高每天漱口、洗臉、洗澡的頻率,以保證及時、徹底清理霧霾遺留在身體上的有毒物質;不在露天晾曬衣服,特別是內衣褲,因為飄浮的灰霾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都可能附在衣服上,一旦黏附到人身上,就可能誘發各種皮膚炎癥;避免穿暴露衣衫,減少霧霾中的有毒物質對裸露皮膚的直接侵害;自覺做到減少外出活動,少去公共場所或影院酒吧等娛樂場所;煙民戒煙,嗜酒者減酒,都有助于保護呼吸道,減輕霧霾毒害;外出特別注意避開污染最為嚴重的交通擁堵時段,盡量平和呼吸,小步快走以縮短在霧霾中的逗留時間;停辦汽車大賽,并以駕新能源汽車為榮;制訂相關法規,提倡公交上班、步行上班、騎車上班、溜旱冰上班,甚至是騎馬上班。
除此之外,倫敦人還會盡力保持情緒淡定。因為諸如緊張、沮喪、悲觀、激動等負面情緒很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使有毒物質對人體產生更大的損傷。
堅持清潔鼻孔
鼻孔是霧霾中的有毒物質侵入人體時遇上的第一道屏障, 在霧霾天,鼻孔內積聚了大量的有毒物質、粉塵、病菌、病毒、過敏原等污垢,故倫敦人每天用棉簽蘸上濃度適中的生理鹽水或消毒水清潔鼻孔1~2次。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清潔時動作會很輕,以免對嬌嫩的鼻黏膜造成損傷。如果鼻孔干燥、發癢,他們便涂抹少量的殺菌軟膏,既可殺菌又能起到滋潤效果。此外,他們改掉了隨便剪鼻毛的壞習慣,以保持鼻毛足夠的密度。
格外關懷“弱勢群體”
除了老人、兒童、殘疾人、孕婦外,倫敦人還格外關懷原本已罹患哮喘、肺氣腫、氣管炎、肺炎、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原因很簡單,在霧霾的侵襲下,他們遭受的病痛往往變本加厲,死亡率也會隨之直線上升。值得一提的是,鑒于霧霾往往使得天空陰沉、陽光稀缺,抑郁癥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因此在倫敦,家庭、醫院乃至整個社會都加大了人文關懷的力度,并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將患者病史統一記錄在冊,患者大多享受到了特別周全的照顧。
不是老生常談,植樹造林很關鍵
倫敦人發現,諸如萬年青等室內闊葉植物,都有較強的吸附有毒氣體的功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凈化室內空氣。在戶外,則努力植樹造林,現在的倫敦人均綠化面積已達24平方米。此外城市外圍還興建了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千米,幾乎是城市面積的3倍。加上其他有效措施,今天的倫敦已成功地摘掉了“霧都”帽,霧霾天從100年前的每年約90天,減少為9天。
(作者:唐若水)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