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變色龍是偽裝之王。但是這些常見的蜥蜴動物是如何匹配周圍環境的,變色的確切過程過去沒人知道。直到現在才有了新的發現。
先前的研究認為,變色是由于皮膚色素的改變。這種現象發生在很多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上。但是瑞士日內瓦大學的新研究發現以前的理論并不正確。研究者通過觀察美洲變色龍(豹變色龍),發現顏色改變是由于動物皮膚里的微晶體的移動引起的光反射。當晶體改變方向的時候改變了光波的反射波長。



“我們發現變色龍是通過調整納米晶體的晶格來變色的,”這次研究的共同作者,Jérémie Teyssier博士和生物學家Suzanne Saenko博士在文章中寫到:“在變色龍平靜的時候,晶格形成了緊密的網狀結構并反射藍色波長。相反地,在興奮的時候,納米晶體的晶格結構就松弛了,就會反射其它的顏色,例如黃色和紅色。(注:晶體內部原子是按一定的幾何規律排列的。為了形象地表示晶體中原子排列的規律,可以將原子簡化成一個點,用假想的線將這些連接起來,構成有明顯規律性的空間格架。這種表示原子在晶體中排列規律的空間格架叫做晶格,又稱晶架。)
下一步,研究者希望發現納米晶體的運動機制。他們說這項研究有助于工程師開發出用于偽裝的變色材料,《Newsweek》報道了這個新發現。
這項研究已于3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注:SCI論文影響因子10.742)
(翻譯:人一;via Huffington Post)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