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遠的將來,你到一些博物館參觀,一些人物藝術品可能會有面部表情,它們會眨眼睛,盯著看你。
有人可能會覺得今天介紹的投影技術有些搞笑(或者說恐怖?),但我們的確正在接受這項新技術,因為它可以將藝術博物館帶到現實生活之中。這么說并非夸大其詞,從某種意義上,虛擬現實和觸摸平板電腦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交互方式,而且說實在的,得益于智能創新技術,這些交互方式已經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和Cooper Hewitt設計博物館實際應用了。

Arnaud Pottier來自BK Digital Art Company數字藝術公司,他覺得未來這些有表情的人物藝術品可能的確會讓人覺得有些搞笑,但也非常有趣。Pottier現在法國維勒班市生活,利用投影印射技術在阿波羅石膏像上投射了一張“新臉”。
在希臘神話里,阿波羅是光明之神,他主管光明、青春、醫藥、畜牧、音樂等,是人類的保護神、光明之神、預言之神、遷徙和航海者的保護神、醫神以及消災彌難之神。阿波羅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一個,他快樂、聰明、擁有著陽光般的氣質,在許多藝術家的詩與藝術中被視為為光明、青春和音樂之神。

上面這張動圖展現了Pottier團隊是如果利用投影印射技術的,他們在石膏像下面隱蔽安裝了一個燈箱,給阿波羅的面不營造了一種朦朧感。視頻拍攝了石膏像面部的不同維度,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投影印射技術賦予了阿波羅眼睛“生命”,它可以眨眼、轉到眼球,甚至可以環顧整個房間。
BK Digital 公司把這個面部投影技術項目稱為GOLEM×APOLLO(古樂姆×阿波羅),古樂姆是以色列傳說中一個有生命的泥人。當然,這個項目和其他面部投影印射技術并沒有太大不同。
之前日本制片人兼導演Nobumichi Asai也利用了面部追蹤和投影印射技術,在演員臉上呈現出豹臉和機器人臉的視覺效果。事實上,不同投影印射技術之間的差別并不大,而且基本上都是應用在一些無生命的物體(比如石膏雕塑)上,因此,我們可能會更多地在一些博物館的展覽品上感受到這項技術。
如果GOLEM×APOLLO投影印射技術能夠大范圍應用,又會出現怎樣的景象呢?說不定未來,我們能在巴黎盧浮宮里,看到一個有頭有身的完整勝利女神雕塑張開雙翅,不過這樣的話,我們的想像力會受到約束嗎?
(作者:天諾;via wired)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