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男性而言,身體多個部位皮膚上散布的黑色毛發,和面部的胡須一樣是男性成熟的標志。可要是把這些特征放在女性身上的話,就成為了一種尷尬的煩惱——多毛癥。多毛癥患者往往會因為異于常人的毛發生長而在日常社交生活中備受困擾,普通女孩在夏天的美麗對她們而言也是可望而不可即,除此之外,這些患者很少能意識到多毛癥可以通過規范的治療(而不是反復的美容除毛)來重現美麗肌膚。如果你也正有著這樣的困擾,不妨來看一看這篇文章。
多余的毛發,從何而來?
人體的毛發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色素、較長較粗的終毛,另一類則是沒有色素、又細又軟的毫毛。人的一生擁有著固定數量的毛囊,但受雄激素等因素的影響,毛囊的大小和類型會發生變化。
而在人體的不同部位,雄激素對毛發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眉毛、眼睫毛和所有毫毛的生長均不受雄激素的任何影響,腋毛和陰毛則只需低水平的雄激素就可以快速生長,而胸部、背部、上腹部,以及包括胡須在內的面部毛發,只能在高水平雄激素的刺激之下才會生長,這也恰好是男性體毛出現部位較多且較濃密的原因。不過雄激素反而會導致頭發的減少,因為它可以讓頭發的生長期縮短。
在女性體內,卵巢和腎上腺是負責分泌雄激素的主要內分泌器官。前者會利用膽固醇直接合成睪酮(T),而腎上腺合成雄激素采取的則是“曲線救國”策略——先合成雄烯二酮等雄激素的“前身”,然后再通過一系列酶的催化形成睪酮,沒有用完的雄烯二酮還可以在脂肪組織中轉化為雌激素,可謂一舉兩得。在不少需要雄激素作用的部位(例如毛囊)之中,睪酮還會經過5α-還原酶的轉化而生成更強效的雄激素二氫睪酮(DHT),這一步對于雄激素性脫發(俗稱“脂溢性脫發”)和女性多余毛發的形成至關重要,稱它為“萬惡之源”也不為過。
正常情況下,女性體內合成的雄激素想要發揮它的作用,還會受到很多機制,例如可以把雄激素滅活甚至轉化為雌激素的反應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也恰好使女性體內的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保持相對的平衡。然而,一旦體內的病變導致雄激素的生成量遠大于正常水平,或是局部的5α-還原酶活性異常增強,都會導致這一相對平衡受到破壞。平衡破壞的結果就是,那些受較高雄激素水平刺激才能生長的毛發開始生長,女性的多毛癥也由此而來。
多毛癥與正常毛發,可別傻傻分不清
有不少女孩可能會把身體很多部位正常的體毛生長,誤認為是多毛癥的表現。實際上,正如前面所說,身體很多部位的毛發生長和雄激素無關,純屬正常現象。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前臂與小腿上的少量毛發生長,雖然是正常現象,但仍經常會被誤認為是多毛癥的表現,不少人也因此感到煩惱。
目前為止應用最為廣泛的多毛癥評定標準是1961年制定的Ferriman-Gallwey評分系統,如下圖所示,共評估9個特征性部位,該部位無毛發生長計為0分,否則按圖中特征,毛發從少到多評為1~4分。在正常女性中,該評分總分值≤7分,≥8分即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

多毛癥的病因
通常情況下,女性的多毛表現往往由雄激素生成過量,或是睪酮向DHT的轉化增加(也就是5α-還原酶活性增加)所致。對育齡女性而言,多毛癥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卵巢疾病:作為女性中常見的內分泌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可引起卵巢過量合成雄激素,導致多毛表現的出現。PCOS患者因為常常同時合并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不排卵等多種疾病,較容易被診斷。除此之外,部分卵巢腫瘤也可自行分泌雄激素,引發多毛癥。
腎上腺疾病:由于腎上腺在女性體內雄激素的合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少腎上腺疾病也可以通過增加雄激素的分泌而引起多毛。這類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庫欣綜合征(皮質激素過量分泌引發的綜合征)、不典型的先天性腎上腺增生(CAH)、腎上腺腫瘤等。
其他情況:高泌乳素血癥(通常由垂體腺瘤或藥物所引起)或甲狀腺功能減退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也包括引發毛發生長,而倘若不慎攝入雄激素(如接觸到伴侶的雄激素制劑,或其外用雄激素制劑后的皮膚),同樣可引起多毛癥。一部分多毛癥患者雄激素水平正常,但局部組織中5α-還原酶的活性較正常人活躍,即“特發性多毛癥”。
如何擺脫毛發困擾
對于那些繼發于器質性病變的多毛癥患者來說,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即可明顯遏制毛發的增長,一般也無需特殊治療。但特發性多毛癥,以及PCOS引起的多毛癥,往往需要針對性的治療。
鑒于口服短效避孕藥(COC)是PCOS的一線治療,PCOS引起的多毛癥同樣可通過服用COC來得到緩解,它對特發性多毛癥患者同樣有效。不過COC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在服用COC之前,一定要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必要時咨詢醫生。此外,含低劑量雌激素(<30μg炔雌醇=的新型COC,不適合治療多毛癥和PCOS。
由于COC的自身特性,使得同樣能對抗雄激素的藥物——螺內酯(安體舒通)和非那雄胺成為了特發性多毛癥的一線治療。螺內酯本身是用于治療心力衰竭的利尿劑,但它因結構特性而具有較弱的抗雄激素作用,一直以來被廣泛用于治療多毛癥。螺內酯安全性很高,少有的不良反應是月經不規則、皮膚干燥或胃炎,調整劑量后即可消失。非那雄胺是效果和特異性較強的5α-II型還原酶抑制劑,它本來被用于治療前列腺增生和男性雄激素性脫發,但對女性特發性多毛癥同樣有很好效果。此外,盡管價格比螺內酯貴不少,但它的副作用更小,患者往往可以堅持長時間治療,也更受患者歡迎。
上述治療都可以在數個月內糾正雄激素異常,從而使異常毛發增長停止。然而,它們對已經長出的毛發不會有影響,患者可利用電針除毛等醫學美容手段去除已經生長的毛發,但最好在治療效果穩定(3~6個月)后進行。
【參考文獻】
Bulent O Yildiz , Assessment,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hirsutism.
NatureClinical Practice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8) 4, 294-300 doi:10.1038/ncpendmet0789
Henry M.Kronenberg , et al.《Williams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11E
J.Larry Jameson , et al.《Harrison'sEndocrinology》
Jerome F. Strauss III , et al.《Yen &Jaffe's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6E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