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談談中國古代的“偵探”?

    最近一部推理劇《名偵探狄仁杰》開始在網絡上走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偵探”。

    “偵探”這個詞最遲產生于宋代。不過最早的時候,“偵探”一詞并不是指和華生相親相愛的卷發男,或是花樣殺日本人戰績僅次于橫店的小學生。一開始,“偵探”是個動詞,就是字面上的偵察、刺探的意思,一般都是指軍事偵察。比如南宋名臣彭龜年有一篇《論解彥祥敗茶寇之功書》,這里面的“茶寇”是指南宋賴文政起義,這是南宋比較重要的一次起義,最終為我們很熟悉的大詞人辛棄疾所平,而這篇《書》便是介紹解彥祥在萍鄉一帶與“茶寇”軍作戰并將其擊敗的軍功的,其中有句云“二十九日,解彥祥令四兵偵探,遇寇漁于周氏之塘,二人為寇所殺,二人脫走歸報。”這里的“偵探”,顯然就是偵察的意思。又如我們很熟悉的《水滸傳》中第一百零六回《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汩沒破堅城》講宋江的部隊攻打王慶起義軍盤踞的山南城的戰役:“宋江傳令,教一面收拾攻城器械,一面差精細軍卒,四面偵探消息。”

    后來,“偵探”一詞演變出了名詞的義項。明人薛三才在《覆議薊鎮事宜疏》所論及的兵種當中就包括了“偵探”這一種,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偵察兵。到了近代,“偵探”一詞還常常被用來指代政治特務一類的情報人員。我們在近代小說中看到的做名詞的“偵探”,大部分都是這個意思。比如老舍先生的小說《蛻》:“特別是在這個時候,茶館酒肆里都重新貼起紅紅的‘莫談國事’的紙條,而且真有不少便衣偵探來視查那紅紙條兒靈驗不靈驗。”

    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偵探”的這個指代由私人接受委托開展民事調查,甚至協助警方偵辦刑事案件的專職人員的義項,則是在清代末年,伴隨著對歐洲偵探小說的翻譯而產生的。清末民初時期,西方偵探文學的火爆程度可一點也不比當代遜色。據統計,當時翻譯的外國小說中,足足有四分之一都是偵探小說。這其中,由著名翻譯家林紓所譯的《福爾摩斯包探案》最為流行。這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故事打動了無數中國讀者的心。

    現代意義上的偵探最早出現于1833年的法國。中國古代并沒有專門以私人身份進行調查的職業(如果媒婆不算的話),當然也就沒有這個意義上的偵探和偵探小說。中國古代的專職偵察人員,基本上都與司法、軍事或政治有關。在唐代,有一類負責刑事偵查的公務人員叫“不良人”,學術界至今都不能確定這個十分詭異的職務名是怎么來的。一些朝代還設有公開的政治特務機構,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國時期的校事和明代的廠衛。這些機構都產生于正常的行政監督機制遭到破壞的時期,在當時和后世所受的評價都非常低。

    但是沒有私家偵探并不意味著中國古代就沒有破案類的文學作品。這些與破案有關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被稱為“公案故事”。早在宋代的話本中,公案故事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比較重要的創作題材。這一題材在日后不斷發展,到了清嘉慶、道光時期以后,“俠義公案小說”甚至一度成為了當時中國小說的主要流派之一。與西方以私人性質展開偵查,依靠廣博的知識、對細節的高度關注和神奇記憶能力,以及至少乍看起來很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偵破刑事案件,依靠有限視角制造懸念來保持閱讀快感的偵探故事不同,中國公案故事的破案主體主要是有著逆天的智商的清官,或有著開掛的武功的俠客;破案過程也大量依靠著大量神佛的指示,飛檐走壁的竊聽竊視,或者單純是巧合地知情等等這些極為不靠譜的東西;案件性質上以刑事案件為主,但也包括了大量的民事案件;絕大多數公案故事都采用全知視角,極少設置懸念,并不側重于表現推理的過程,而將重點放在正義與邪惡的文攻武斗之中。

    這一類小說中在當時影響最大的,便是講述關于包拯的公案傳說的《三俠五義》(它還有一個經清代著名學者俞樾改編的版本叫《七俠五義》)。除了包拯,許多在民間文化中影響較大,被認為又聰明又清廉的官員,比如狄仁杰、宋慈、海瑞、于成龍、彭鵬、施世綸、劉墉、林則徐等等,也都被附會上了大量的公案故事,編出了專門的公案小說。這些小說在當代的影響都比較小,但由它們演繹出的影視作品卻在今天占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在這些公案小說中,講述狄仁杰故事的《狄公案》本來只是一部很平凡的作品。但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荷蘭外交官高羅佩在將《狄公案》翻譯成英語后,又用英語一口氣創作了24部以狄仁杰為主人公的西方式推理小說,合稱《大唐狄公案》,由此在大眾傳媒中將狄仁杰塑造成了神探的形象。其實這種形象也不是跟真實的歷史一點聯系都找不到。歷史上的狄仁杰曾經做過大理丞(這個職務有點像最高法院院長)。據《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五《狄仁杰傳》記載,他在任期間“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恕”,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一年之內判了一萬七千人的積案,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又公正又寬容。如果他親自審案真的能達到這個效率,他的斷案能否真的做到又公正又寬容恐怕確實不好說。但是他曾經做過專職負責斷案的官員,這一點倒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事情。

    除了專門的俠義公案小說以外,很多其它的中國古典小說中正義與智慧的化身們也參與了許多案件的偵辦工作。比如《濟公全傳》中的道濟和尚,《老殘游記》中的鐵英,都參與過破案的過程。但是這些人與公案小說里的俠客們一樣,都不是專業的案件偵察人員,而其參與破案,也同樣只是為了代表月亮來消滅壞蛋而已。

    • 發表于 2015-03-15 00:00
    • 閱讀 ( 111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