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莫斯科紅場大閱兵:你需要知道哪七件事?

    蘇聯時期,紅場閱兵一年組織兩次,一次是5月9日慶祝衛國戰爭勝利,一次是11月7日慶祝十月革命。從季節看,這兩個時間真不錯,受閱部隊可以分別以著春秋季軍裝和冬季軍裝的形象,充分展示蘇聯紅軍的精神面貌,特別是11月7日,受閱部隊身著過膝長呢子大衣,長筒皮靴,更能體現出蘇俄軍隊強悍、厚重、有力的特色。

    1941年的11月7日,面對德國法西斯軍隊兵臨城下,蘇聯軍民堅持照例舉行紅場閱兵,然后閱兵部隊直接開赴前線投入戰斗的故事成為了歷史佳話,并在電影《莫斯科保衛戰》中再現了這一事件。

    而1945年的6月24日的勝利閱兵則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畫上了圓滿句號。此后,每年的5月9日“勝利節”成為法定節日,蘇聯都在紅場舉行慶祝和閱兵活動。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等原聯盟成員,保留了5月9日的勝利節并組織慶祝儀式和閱兵活動。近幾年,逢11月7日莫斯科市政府也自行組織紀念活動,當然是紀念莫斯科保衛戰和1941年的閱兵式,只組織一小部分軍隊和準軍事單位進行閱兵活動。

    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每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的紅場閱兵。

    一、場地

    紅場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東至百貨大樓,西至克里姆林宮東墻,南至伯拉仁內教堂,北至國家歷史博物館。面積約9萬平方米,大致相當于天安門廣場的五分之一。說實話,在此舉行大型閱兵活動,從布置人員和裝備角度,場地并不理想。比如,地面受閱方隊不能像中國那樣可以從人員到裝備沿東長安街一線排列。而需要將人員方隊布置在紅場東側沿百貨商場西墻排列,地面裝備方隊需要布置在紅場外的城市街道,分列式時需要從歷史博物館東、西側分兩路進入紅場后再迅速匯合在一起。因此,閱兵首長檢閱式,現在只象征性檢閱一下人員方隊。

    紅場的地面由小塊條石鋪成,因年代久,不平整,不利于人員方隊的正步隊列行進。但是,這種路面卻十分適合重型車輛通過。

    小也有小的好處,那就是分列式時檢閱者與和受閱者的可視距離較近,可以彼此看清人臉。相比較,天安門廣場寬大,場地空間布置從容,但現場檢閱和觀看的視線遠,站在天安門城樓和兩側觀禮臺,絕大多數人憑肉眼只能看見一個個方隊的“輪廓”。

    另外,紅場的檢閱臺、觀禮臺位于克里姆林宮東墻下,分列式行進方向為自北向南,閱兵式舉行時間是莫斯科夏令時上午10點,如果天氣晴好,陽光正好從東南方向照來,無論是對檢閱者還是受閱部隊,光線都是非常理想的,對于電視轉播就更不用說了。在這點上,天安門廣場的確存在十分不利的因素,強逆光不僅降低現場觀看的效果,對電視直播而言就更是個有挑戰性的難題。

    二、程序

    俄羅斯紅場閱兵的基本程序和我軍條令規定的閱兵式程序十分類似,原因應該是我軍在建國初期學習參考蘇軍的條令形成的這一現象。勝利日紅場閱兵的基本程序包括:

    1. 迎軍旗:兩名旗手在領隊和護旗人員保護下,分別高舉俄羅斯國旗和勝利旗(根據彩排觀察,今年的閱兵有個細節:勝利旗在前,國旗在后。)在軍樂(神圣的戰爭或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團進行曲)伴奏下,自紅場東南穿越整個紅場行至歷史博物館南墻下,方隊最前列。

    2. 檢閱:國防部長為閱兵首長,乘車從克里姆林宮斯巴斯基鐘樓門駛出進入閱兵場,莫斯科衛戍司令為閱兵總指揮乘車迎上,向閱兵首長報告,陪同閱兵首長先行至國旗和勝利旗致敬,然后再檢閱受閱部隊,并與受閱人員互致問候。檢閱完畢后,所有受閱部隊高喊“烏拉”,閱兵首長乘車到搭建的中央檢閱臺,閱兵總指揮乘車到受閱部隊前。

    3. 總統致詞:(不贅述)。

    4. 奏國歌:總統致詞后,受閱部隊齊聲高呼三次“烏拉”,國歌奏響,同時鳴放禮炮。

    5. 標兵就位:閱兵總指揮下達標兵就位命令,標兵沿檢閱臺按照規定間距站位。

    6. 分列式:閱兵總指揮乘車帶領下,依次通過檢閱臺。各方隊領隊(受閱部隊部隊長)通過主席臺后走出方隊,站立于檢閱臺下,等待儀式結束后總統接見。

    7. 軍樂隊撤離:分列式后,軍樂隊演奏軍樂由東向西行進至檢閱臺前,再分成兩部分,分別向南北兩側撤離。

    8. 總統接見:總統在國防部長等陪同下,檢閱各受閱部隊的領隊。

    三、方隊

    紅場閱兵的所有受閱方隊一律是現役建制部隊,一般由軍事院校和師一級部隊根據上級要求抽組編成組成一到三個本部隊的受閱方隊。

    人員方隊一般分為:蘇沃洛夫和納西莫夫軍校鼓樂隊、俄三軍儀仗隊、軍旗方隊、方面軍錦旗方隊、軍事院校和軍兵種方隊等等,每年都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變化,例如,2014年5月9日,參與收復克里米亞的部隊被專門安排接受檢閱。由于受閱部隊全部是建制部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方隊的人員并無刻意挑選的痕跡,高矮胖瘦都有,隊列排序整齊即可,甚至領隊的首長不少是白發蒼蒼的少將、中將,都是實打實的。截至目前,正式的紅場閱兵中沒有過女兵方隊,推測原因并非是“性別歧視”,估計是很難成建制組成受閱方隊,不過2015年將有所改變。

    受閱部隊人員的表情也沒有被要求必須嚴肅莊重,每年方隊中都有大量高昂頭且微笑者展示出俄羅斯民族的驕傲自信的表情,而絲毫不減部隊的肅殺之氣。反之,如果所有受閱人員全都繃著臉,確實顯得嚴肅有余而近于木訥。

    裝備方隊以俄軍現役主要代表型裝備為主,也根據時機,展示最先進裝備成果。比如2014年展示了最新研制的T-50戰斗機,而2015年,地面裝備方隊將會展示多款最新型戰斗車輛,其中的焦點是突破傳統設計的無人炮塔的“阿瑪塔”主戰坦克。當然,2015年地面裝備方隊里也會安排“老兵”,比如T-34型坦克、SU-122自行火炮。

    1995年以前,勝利日閱兵都有參戰老兵方隊,按照當年的部隊編制整齊有力地正步接受檢閱,場面甚是感人!但隨著歲月流逝,老兵數量減少和身體狀況不佳,2005年只能安排部分老兵坐車輛參加分列式,觀禮臺所有領導和來賓起立給以熱烈掌聲和誠摯敬意,希望2015年還能夠看到老兵參加分列式。

    四、旗幟

    蘇俄軍隊對軍旗有很強的情感,軍旗作為部隊的建制標志和榮譽象征,頒發到團級及以上部隊,不僅規格、尺寸、式樣、材質均有嚴格規定,而且還配有專用旗桿、旗桿頭、軍旗筒(套),并由專人負責看管。部隊組織軍人宣誓時要請出軍旗,每個宣示者宣誓后還要單腿下跪親吻軍旗。

    紅場閱兵時,各受閱部隊都要展示各自的軍旗,有的方隊前有很多面軍旗,其中有受閱方隊所屬的軍兵種旗、集團軍旗、師(旅)旗、團旗,甚至還有歷史上的軍旗。如果觀察仔細,有的部隊軍旗的旗桿頭上系了好幾種各種色條圖案的彩帶,其實這些都是部隊所獲各種榮譽勛章的綬帶。

    軍校鼓樂隊之后,所有旗幟最前列是俄羅斯國旗和勝利旗。勝利旗是1945年4月30 日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那面旗幟的復制品,原品作為國家遺產由國家保管。旗面上的譯文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第3突擊集團軍,第79步兵軍,庫圖佐夫二級勛章獲得者,伊德里茨第150步兵師”。

    五、人員著裝

    一般情況下,紅場閱兵受閱人員中,軍官著受閱禮服,佩戴勛章全章,戴白手套執軍官佩劍。士兵和軍校學員著常服佩勛章、證章和飾緒等禮服服飾,部分作戰部隊著戰斗服。2011年的紅場閱兵,所有受閱人員全部著戰斗服裝,雖然少了些五彩繽紛,但一片迷彩又能營造出隨時應戰的氣氛。一般跟在方面軍錦旗方隊后面的幾個方隊,都會由現在的戰士著衛國戰爭時期的老軍裝,重現當年部隊的風貌。

    六、正步

    閱兵式上的正步又別稱“鵝步”,源于德國,基本動作是前進抬腿時,膝蓋不彎,保持腿部順直,落腳時腳掌拍打地面。目前,俄羅斯與獨聯體、中國、東歐部分國家、越南、朝鮮、古巴等軍隊隊列與閱兵均有正步要求,但每個國家又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個字形容各國正步特色,中國人民解放軍可以用“踢”,越南人民軍可以用“跨”,朝鮮人民軍可以用“顛”,俄羅斯軍隊可以用“邁”。

    俄羅斯軍隊閱兵時,正步動作對抬腿高度、腳尖角度等個人動作沒有解放軍要求的那樣苛刻,但對行正步時的排面、邁步的頻率還是有要求的。所以,你會看到俄軍正步腿抬得不高,腳尖保持自然位置,但依然走得很整齊。特別強調的是,受閱方隊沒有被要求所謂“壓住步子”,而是邁開步伐,保持較大步幅,身體重心靠前,強調腳步力度,并嚴格與進行曲合拍,基本速度為每分鐘122步,方隊皮靴整齊拍打地面的聲音配著雄壯的進行曲,非常有力量感、節奏感和韻律感。

    2015年的紅場閱兵,解放軍派出了100余人的方隊參加檢閱。相比較俄軍動作而言,解放軍的正步身體重心偏后,步幅較小,踢腿力度大但落腳力度小,如果按照每分鐘122步速度跟上俄軍的軍樂并與俄軍等其他方隊保持同樣節奏,相對較小的步幅極可能很難保持與前后方隊的間距,而且與俄軍比較可能略顯缺乏力量、豪邁和勇往直前的氣勢。但是解放軍的方隊一定是最整齊的。

    七、進行曲

    俄羅斯的軍樂數量多,這得益于民族尚武的傳統和優秀的藝術水準。紅場閱兵的進行曲以衛國戰爭時期的作品和現代作品為主,經常出現的包括:《勝利者凱旋進行曲》、《向斯拉夫女人告別》、《神圣的戰爭》、《我們是人民的軍隊》、《為俄羅斯服務》、《艦隊是個大家庭》、《勝利節》、《英雄》、《斯大林空軍進行曲》、《因為我們是飛行員》、《莫斯科保衛者之歌》、《出發》、《喀秋莎》等,其中有一些本不是進行曲但比較受歡迎的歌曲,經俄軍軍樂團改編就成了相當不錯的進行曲,比如《歌唱動蕩的青春》、《士兵敘事詩》、《我們一心只想著勝利》等,甚至聽說2015年紅場閱兵還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軍樂的演奏基本與受閱方隊的性質相配合,比如2014年當收復克里米亞的部隊入場時,軍樂是《傳奇般的塞瓦斯托波爾》。一般情況下火箭炮部隊配《喀秋莎》,空軍配《斯大林空軍進行曲》等。

    八、結語

    對以前的蘇軍也好,對現在的俄軍也好,紅場閱兵絕不是簡單的表演和作秀,這里面包含幾層意義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強調戰勝國的地位,而且這地位是用自身武力取得的,是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代價的。

    二是向世界展示國家武裝力量,展示建設成就和軍隊的良好狀態,震懾敵對勢力。

    三是團結與激勵國民,強調國家和武裝力量的統一與完整。

    四是使受閱部隊官兵積極充分向外界展示榮譽,強化軍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發表于 2015-05-06 00:00
    • 閱讀 ( 112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