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美亞大陸:地球新大陸或將崛起?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大地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地質學家已于近期趕赴尼泊爾震區現場考察,搜集地質構造板塊漂移的相關數據。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印度板塊、歐亞板塊及其它板塊正在緩慢靠攏。研究人員認為,尼泊爾大地震進一步表明,2億年內地球上將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地質學家李正祥博士在研究中發現,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正在進一步靠攏。尼泊爾大地震顯示,地球各大洲正逐漸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利用最新科學技術,研究人員如今可以模擬、估測出未來數千萬年間的構造板塊的變化。

    其實,地球表面將要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這并不是一個最近才提出的新觀點。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地質學家已經能夠測量出構造板塊的移動變化。不過,這個超大陸將在何時形成,在什么位置形成,目前仍然存在爭議。曾經有人猜測,這個新的超大陸可能會以非洲為中心形成。不過,美國耶魯大學地質學家于201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北極可能才是新超大陸的中心點。該項研究認為,南北美洲將會相互結合在一起,加勒比海和北冰洋將會消失,亞洲將會并入美洲大陸,這一變化將可能發生于5000萬年后到2億年內。


    目前,盡管印度板塊已附著于歐亞板塊,但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數厘米的速度向北漂移,這就是引起構造活動的原因。其實,其它大洲也在緩慢的相互接近、靠攏。太平洋正在以每年數厘米的速度變窄,這將最終導致美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相碰撞。澳大利亞也正在以每年7厘米的速度向亞洲靠攏,并最終并入美亞大陸。李正祥博士介紹說,“這一過程將持續至少幾千萬年,也許是數億年,才可能最終形成新的超大陸。”

    在最新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如今科學家已能夠通過多種方式跟蹤構造板塊的變化。這些技術包括高分辨率地震層析成像技術、超級計算機技術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等。比如,科學家們已經能夠預測未來超大陸與羅迪尼亞超大陸和盤古超大陸的不同。羅迪尼亞超大陸和盤古超大陸分別形成于10億年前和3億年前。李正祥博士解釋說,“這些先進的技術讓我們能夠將地球表面如今的構造變化與古老的地質學記錄聯系在一起。”

    2012年,美國耶魯大學地質學家研究認為,未來新的超大陸將可能形成于5000萬年后到2億年內。最近形成的超大陸--盤古超大陸形成于大約3億年前,中心位于非洲。盤古超大陸在形成大約1億年后,大西洋出現,盤古超大陸開始分離形成了如今的七大洲。

    研究人員認為,盤古超大陸可能是地球歷史上第三個或第四個超大陸,前兩個分別是形成于大約10億年前的羅迪尼亞超大陸和形成于大約18億年前的努納超大陸。

    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于1912年提出,用于解釋地球各個國家的版圖形狀。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由七個主要的構造板塊和數個小型構造板塊組成,各板塊在以每年數毫米到數厘米的速度漂移。板塊漂移造成的碰撞與磨擦,就是地震形成的原因。

    (編譯:彬彬)

    • 發表于 2015-05-05 00:00
    • 閱讀 ( 72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