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連朋友都做不成了,還談什么戀愛和婚姻?

    近期收到很多婚戀問題,儼然快要把我當成一個婚戀咨詢師了。

    我不只談愛情。

    恰好我在寫一本關于愛情的書,所以對此會有更多思考而已。

    然而看到很多讀者提問,他們在各自的愛情,婚姻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此茶飯不思,為此心焦氣躁,為此抑郁寡歡,為此怒不可遏,他們糾結要不要在一起?患得患失怎么辦?要不要結婚?出軌了或不愛了怎么辦?要不要離婚?怕孤獨有孩子怎么辦?……,看到這么多的困惑和痛苦,又讓我忍不住地想要再好好談談愛情。

    親密關系出了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不同流派、觀念的心理學大師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在心理咨詢中,也有很多方法,可以有針對性地去對婚戀問題進行治療和改變。通常需要抽絲破繭細致入微到兩個人交往的細節之中,去探討原生家庭,去探討兒時經歷,去探討人格特質,去探討認知模式,去探討責任和意義,去探討控制與依戀,去探討彼此的溝通與需要的滿足……

    顯然,這絕非一篇文章可以完成的艱巨的任務。因為幸福快樂總是相似,而每個人都要去面對各自的難題。

    我想談的,其實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也是在我聽過這么多的案例之后,最想要提出的一個問題。

    我想去問出現問題的情侶,去問相看兩厭的夫妻,你們還能做朋友么?

    是的,你們還能做朋友么?

    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許就能說明問題的所在。

    我曾大致歸結過戀人間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完全不去顧及對方感受口無遮攔出口傷人的;

    好像成了情侶或者做了夫妻之后,就能任憑自己的不良情緒自由發泄,動輒惡語相向,好像這樣完全沒有問題似的。

    特別是當雙方意見不合,或者心里不大順心的時候,各種互相抱怨言語攻擊就出現了,原本親密無間的伴侶反而成了彼此生命里的“差評師”。

    對朋友,你會這么做么?

    二是不考慮對方隱私毫無邊界疑神疑鬼的;

    一方好像成了一個偵探,總是疑心對方是否不忠,或偷看手機記錄,或偷偷登陸對方的社交軟件查看蛛絲馬跡,更有甚者,去打聽、去試探、去騷擾、去攻擊對方的前任或者異性朋友,這就好像一個重度疑心病患者,天天憂心忡忡,另一半一回家,就想在對方的身上找找有沒長發,聞聞是不是“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

    當然,男士同樣也有這種狀況出現。

    對朋友,你會這么做么?

    三是不理會對方需求冷若冰霜愛理不理的;

    有些情侶,情人雖然遇到問題不吵不鬧,但是他們擅長于各種冷暴力,一有分歧,或有爭執,動輒啟動冷戰模式,面若冰霜,愛搭不理,而且,冷戰可能慢慢變成慣性,持續時間越來越長,一天兩天,一周兩周,一月兩月,冷著冷著感情就真的冷了,再想熱回來就難了。

    對朋友,你會這么做么?

    四是不愿給對方自由控制欲占有欲極強的;

    其實控制欲和占有欲在愛人之間始終會有,畢竟愛情是具有排他性的,但是,在背叛或暴力等原則問題之外,在坦白與坦誠之間,要不要去給對方一些空間?要不要去給對方一點自由?

    我常常看到一些讓人透不過氣的感情,財政大權獨有,任何行蹤匯報,所有決定都不能獨自作出,任何過往全部都要和盤托出,一旦對方不受控制,脫離視線之外,各種恐懼各種焦慮就出現了,要么通過強制服從進行控制和占有,要么通過各種“付出”、“犧牲”來進行占有,“我對你那么好,你怎么可以這么對我?”這么搞下去,是會讓人窒息的。

    對朋友,你會這么做么?

    五是認為情侶夫妻之間就卯足了勁往死里作的;

    譬如半夜三更我要吃啤酒炸雞立刻馬上我就要的;不管不管不聽不聽你不馬上回來就是不愛我,對方上著班就要馬上回家進行安撫的;發個微信必須秒回,打個電話一定要接,否則就一招 “奪命追魂CALL”打到手機沒電的……

    可能在初初戀愛,彼此都覺得這是在乎對方的表現,所以大家 “作”的不亦樂乎,可是,人不可能永遠處在這種亢奮的抽風狀態,哪怕是韓劇也不會從頭“作”到尾,不成熟的人在最后發現一方不再如前,就會深感受傷,覺得 “別傻了,他只是不那么愛你”,“愛你的人,一定不會舍得讓你受傷”,“如果他足夠愛你,就能為你付出一切”……

    朋友,醒醒好么?陸琪看多了?

    對朋友,你會這么做么?

    有人會說,朋友之間當然不能太過分啦,但是我們是情人啊,是愛人啊,我原本是你的一根肋骨啊,愛人之間不能有情緒,不能去占有,不能被控制,不能作天作地,還算什么愛人啊?

    但是,你們之間連朋友都快要做不成了,還談什么戀愛、婚姻?你都不好意思對朋友這樣,干嘛非得這么折騰你的另一半啊?

    我們知道,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有個觀點,愛情包括激情,主要是指多巴胺與荷爾蒙方面,簡單而言就是指“性”;愛情包括承諾,愛與責任最高的表現形式當然就是婚姻;愛情包括親密,簡單來說就是彼此能否好好做朋友。

    我們說各種鬧情緒搞冷戰不作死就不會死,除了因為一方是“自以為是的自戀狂”之外,就是因為戀愛之初雙方處于激情之愛之中,這種激情之愛是不需要“理性”參與的,所以各種情緒起落,各種愛恨纏綿,各種不作死就不會死,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所謂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嘛。

    可是,一定要注意的是,這種依靠腎上腺素多巴胺維系的“無論你怎么作,我都愛”的時期是會過去的,而一份長久的愛情,是這個時期過去之后的細水流長。

    這個時候,愛情最重要的支撐點就在于“親密”與“承諾”了。

    所以,想要細水流長,就要把感情當做,至少當做一段友情來認真經營,彼此坦誠相待,遇到事情有商有量,說話做事要去考慮對方的感受和考慮事情的后果,遇到分歧彼此坦誠協商,尋找共贏的解決方案。

    如果實在沒法妥協,那就相互多點包容和諒解,不要企圖控制對方,占有對方,我們都清楚朋友之間是有邊界的,在愛人之間也是一樣,要去允許對方不夠完美,允許對方存有私心,允許對方心里藏點小秘密,只要原則問題不要破壞就好,這樣相處起來彼此都會舒服,因為舒服,所以才會愈加珍惜。

    至于“作”,你會喜歡一個不停作死的朋友么?無時無刻地“作”簡直就是智商不高,情商欠奉的表現嘛,一份長久的愛情里你見過倆人成天作死的么?

    我們可以去看那些保持良好親密關系的愛人,他們彼此之間一定是很好的朋友。

    如果一段親密關系出了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檢視一下有沒有像對朋友一樣去對對方,此時此刻彼此還能否去做一對好朋友。

    常有人問,分手之后還能不能做朋友?

    連分手之前都已經不是朋友了,分手之后還怎么做朋友?但是如果分手之前是朋友,一般可能就不會分手了,哪怕因為各種原因確實不得不分,一般都能做到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決計不會搞得雞犬不寧遍體鱗傷,分得體體面面,妥妥當當,傷害也會降到最低。這是高情商高智商的表現。

    最后,但愿天下所有的情侶,都是情深意重的朋友。

    (作者,廖瑋雯,壹心理專欄作家,心理咨詢師)

    • 發表于 2015-08-20 00:00
    • 閱讀 ( 80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