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前身:從骰子到馬吊
麻將的前身來源于古老的博弈游戲,麻將是骰子、宣和牌和馬吊紙牌相結合的產物。
骰子在唐朝就是一種流行的游戲,據文獻記載,骰子是一個正方體,普遍使用獸骨牛角等雕琢。唐朝骰子已經將紅豆置于鏤空的骨頭內,使骰子的點數顯現分明。唐朝的骰子游戲成型后,兩顆六面骰子組合,其中包括瓊花、渾花、浮圖和明瓊等多種花色。
到明清時期,兩顆骰子擲戲出現“天,地,斧頭,板凳”等民間叫法,成為一種通俗游戲。
從今天來看,日本的骰子花色與中國一致,但“四”字仍然為黑色,可見骰子在唐玄宗改色之前,已經東渡一衣帶水的日本。
事實上,近代麻將的花樣一部分源于紙牌“馬吊”。
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萬歷之末,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啟中,始行馬吊之戲。”這說明社會太平,老百姓閑暇時間打馬吊娛樂,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同一時期,寧波文人李鄴嗣有《馬吊說》,支持上述觀點。當時的馬吊紙牌已經有麻將的雛形,吸收骰子游戲的精華,并在花色中有“萬字”、“索子”和“文錢”三種,打法琳瑯滿目。
清朝社會穩定后,馬吊從江浙一帶北上擴展,并風靡全國,因賭博之風日重,馬吊的流行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陳魚門發明近代麻將
馬吊紙牌娛樂性強,卻有嚴重缺陷。首先當時流行的碰和馬吊牌,牌數有120張,一把紙牌捏在手里十分不方便,容易磨損。其次,紙牌的玩家多為寧波在外的漁民和海上船工,以排解長途航行寂寞,但海上風大,紙牌容易被吹落,還容易受潮。
馬吊紙牌的不方便,引起寧波人陳魚門的注意,這位著名的寧波本土玩家開始著手改造馬吊牌。
陳魚門從小聰明,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貢,以功敘內閣中書,加三品銜。
因懂英語,陳魚門接受朝廷派遣,回到寧波處理五口通商的相關外交事宜。在太平天國席卷江南時,寧波因靠海而未受波及,但戰火也蔓延到寧波北部一帶,當時清政府財力空虛,陳魚門還想方設法從各方籌集鎮壓軍費。
當時的寧波沒有娛樂設施,籌集軍費的壓力和太平軍在寧波周邊城市襲擾的消息,也讓他坐立不安,這讓住過京城、“廣交游,琴酒無虛日”的陳魚門感到苦悶。這位清瘦的寧波人開始想到發明一種新的娛樂方式,既能娛樂,還能與洋人商界玩到一起。
1846年,在寓居寧波江北岸同興街期間,陳魚門開始改造馬吊牌。他首先想到,制作一副類似骰子的馬吊牌,便用牛骨刻制。用骨牌替代紙牌后,繼承碰和牌中的萬、索、筒,共108張,易紅花為綠發,白花為白板,老千為紅中,名“三箭”,各4張,共12張。
為增加趣味性,他又增“東、南、西、北”四風,各4張,共16張,由此形成了當時流行的136張一副的麻將牌。
在改良成硬牌麻將后,陳魚門又制定一系列的麻將和牌規則,并制定“臺頭”和“番”的概念,設定“中發白”和“東南西北”為“臺”,將“清一色”、“混一色”和“對對和”設成“番”,以此計算麻將和牌的大小,陳魚門還新創了“杠”、“吃”和用骰子定位的方法。經過陳魚門整合改造的麻將,其打法與馬吊相比,由繁到簡,一經問世,便風行寧波。
據文獻記載,當時陳魚門與英國駐寧波領事夏福禮有公務來往,私下里是十分親密的麻友,雙方常常在寧波老外灘一帶打麻將。因夏福禮地位顯赫,陳魚門發明的麻將也成為寧波上流社會和商界的熱門娛樂活動。
“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一些寧波商賈因沉溺其中,事業荒廢,甚至傾家蕩產,陳魚門的這一娛樂發明,也被寧波人視為社會危險。為此,寧波民間將陳魚門稱為“屙老爺”,寧波有俗話,“屙老爺,造麻將”。
麻將中的寧波方言與航海文化

在寧波麻將博物館的大廳內,寫著“德和堂”三個字,寓意有德能和(念“hú”),博物館內,還有一副“三缺一”的雕塑,上位坐著長袍馬褂的陳魚門,摸到一把清一色,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左邊一位日本浪人眉頭緊鎖,似乎浪費掉一把好牌,另外一位是英國駐寧波領事夏福禮,他懊惱地看著自己手中的牌,但仍保持良好的風度。
這一群雕塑充分顯示麻將的游戲精髓:麻將是享受過程的游戲,要有耐性,運籌帷幄地把握全局,做到看上家,卡下家,盯對家,才能獲得成功。
雖然麻將在全國風行百年,已產生幾百種打法,但麻將牌中還是保留很多寧波的方言和航海文化。
據文獻記載,麻將原寫作麻雀,麻將是寧波話“麻雀”的讀音。此外,麻將和牌的“和”讀“胡”,也是寧波方言。
手中牌多于13張或少于13張,稱為相公,還有吃錯牌、碰錯牌,也是相公。相公,只有作陪打員資格,而沒有和牌資格。在寧波老話中,舊時稱應試生童曰考相公,久不中者為“老相公”。
此外,搓麻將即打麻將之意,為浙東一帶用語,如搓繩,寓意將瑣碎的東西,通過雙手連接起來。
陳魚門加入“東南西北”四張牌,寓意帆船時代航海業對風的依賴,七海揚帆皆受風之左右。“萬筒索”也有各自的寓意,“萬”字源于萬貫財富,對財富的渴望;“索”源于海船的繩索和漁網;“筒”則寓意為水桶,航海中淡水稀缺寶貴,水桶為生命象征。取名“麻雀”為吉祥之意,航海中,看到麻雀落船,說明陸地不遠,行將到岸。
2001年,寧波麻將博物館開館,海內外麻將愛好者的捐贈了各式麻將上百副。在整個場館內,麻將捐贈數量,美國排第一。因美國多數人不認識漢字,美國麻將的“萬”字上面還標有數字,以提示區分。
(作者:黃柯杰。原載于《瞭望東方周刊》2011年52期,《看歷史》2013年4月刊轉載本文。)
有知識,你就來!百度知道日報開放入駐,還猶豫什么,快來報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