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毒”和“死”這樣匪夷所思的姓氏,你知道多少?

    凡是中華子孫,大概沒有人不知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八個字的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大家張口就來。所有人都知道這八個字出自一本書——《百家姓》。

    張錢孫李為什么排《百家姓》前面

    《百家姓》和《三字經》《千字文》一樣,都是童蒙讀物,而且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最為流行的童蒙讀物,所以并列號稱“三百千”。《百家姓》將中華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輔以韻律,供孩子們認字用。合轍押韻,瑯瑯上口。

    《百家姓》以前,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在甲骨文里就有。戰國時期有一本叫做《世本》的書,專門記載了從黃帝到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祖宗譜系;居邑就是居住地點。《世本》記載的這些信息非常珍貴,可惜在宋朝就散佚了。

    中華民族歷來重姓氏,歷史上有很多這種書,有些流傳至今。比如,明朝有一本書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趙錢孫李”開頭,而以“朱”姓開頭。還有一本叫《御制百家姓》,是康熙皇帝親自編纂指導的,它以“孔、孟”開頭,因為清朝的皇帝要表達自己對漢族傳統儒家文化的尊崇。另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語;還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這些都沒有成為孩子們的童蒙課本,所以也就沒能流行起來。

    《百家姓》是什么時候的書呢?

    宋朝詩人陸游有一首詩叫做《秋日郊居》,在這首詩后面他做了一段注:“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就是說到了農歷十月,沒有什么農活好干了,農家子弟就該讀書了,這叫“冬學”,就好比現在的冬季學期。在這個冬季學期里讀的書,一本叫《雜字》,都是一個個字,認字用的;還有一本叫《百家姓》。“謂之村書”——鄉村里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國子監里讀的,是農村里讀的。可見,在南宋陸游生活的時代之前,《百家姓》就已經成為村書了,在農村里非常流行。所以,《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

    要了解一本書,總得知道作者。宋朝有個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書里講,《百家姓》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就是說作者應該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一個小民。這個小民雖然沒有什么名氣,但肯定是個讀書人,不然不識字。

    仔細思考一下“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為什么不把“周吳鄭王”放在前面?因為,當時“趙”是宋朝的國姓,所以“趙”排第一位是理所當然的。“錢”是吳越國的國姓,吳越王錢镠,也就是錢姓的始祖,很了不起。但是他不好戰,他告誡子孫說,將來如果有可以奉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個了不起的“王者”出現,就納土歸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吳越王錢俶的時候,就直接向宋朝納土歸降。因為沒打仗,所以江浙一帶的人都很感念錢家。在《百家姓》里,把“錢”放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孫”,“孫”是吳越王錢俶的皇后的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作者把吳越國看得很重,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家鄉或者“屬國”。

    第四位為什么是李呢?當時和吳越國毗鄰的國家是南唐。南唐是李氏王朝,著名詞人李后主是南唐的末代君主。“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這位李后主寫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國姓“趙”、自己生活的地方吳越國的國姓“錢”、錢俶皇后家的姓氏“孫”、離自己最近的國家南唐的國姓“李”依次排列,便構成了《百家姓》的開篇“趙錢孫李”。根據這個就可以推斷,作者是吳越國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吳越國納土歸宋之后的人,不然不會把趙姓排在第一。

    那么,為什么《百家姓》會被選做蒙學課本并如此流行呢?

    如果只是為了認字,可選的書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匯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漢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漢字,這就大不一樣了。

    以家族為中心、以血緣來分別親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在傳統中國,姓比名重要。假如你姓錢,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有人問:“這件事情誰干的?”旁邊人回答:“錢家人干的”。如果你干了一件壞事,就會有人這樣批評你:“你對得起你這個姓嗎?別忘了你姓什么!”所以,姓對于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在古代識字先認《百家姓》還有一個禮節方面的考慮。比如兩個人見面打招呼:“您貴姓啊?”“免貴姓錢。”你要是不知道怎么寫,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所以,出于禮儀的考慮,小孩子要盡早把別人的姓給記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為了童蒙讀物。

    姓和氏本指不同事物

    “五百年前是一家”,這話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著歷史追溯上去,我們絕大多數的姓氏都有著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么,最初的幾個姓是怎么分化成現在這成千上萬的姓的呢?

    姓氏非常復雜,和今天講的姓名有區別。上古有姓、有氏,姓、氏是兩回事。常有人問:你是什么姓氏?說明姓在前面,姓是族號,表示的是血統,最早來自部落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志和象征。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圖騰,熊便是他們的保護神。因此,在中國的姓氏當中,用動植物名稱作姓的比較多,這種姓氏也都比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還有,姓華,通“花”,佛經《妙法蓮華經》其實是《妙法蓮花經》。

    后來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因此女字旁的姓特別老。比如姬,黃帝就姓姬。還有姚、姜、嬴。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姓有了,什么是氏呢?隨著歷史的推移,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來越多,同一個姓的子孫不斷繁衍,人越來越多,待不下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遷到別的地方。遷走的這個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嚴明,只有貴族可以有姓氏,百姓沒姓氏。最早的時候,平民無姓無氏;貴族女子有姓,沒有氏;貴族男子,有姓有氏。為什么貴族女子要用姓呢?因為同姓的人是有血緣關系的,而同氏的都是親戚。姓只有一個,氏可以很多。姓是用來區別血緣關系的,所以同姓不能結婚。

    從氏當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諸侯以封國為氏。鄭文公鄭捷,鄭是氏,不是姓;齊靈公齊環,齊是氏,環是名。卿大夫比諸侯小一點,一般以居住地來作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是封在屈這個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東門襄仲,很明顯他家就在城東門,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宮敬叔,家在宮的南邊。這是以地名為氏,還有的人以官名為氏,比如司馬。

    還有的人以專業技能為氏,比如姓巫,可見其祖先就是做巫師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龍,屠龍、殺龍,其實就是廚師。姓龍的祖先是做廚師的,善于烹調。

    戰國以后,大家開始以氏為姓,逐漸就姓氏不分了。漢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開始普遍用姓,這才有了姓名之說——原來姓一樣,用氏分,現在姓都有了,只好用名來分,所以叫姓名。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百家姓》是不是記錄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華民族到底有多少個姓呢?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個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數最少的一部。里邊講到的姓504個,單姓444個,復姓60個。可在中華姓氏的大海里邊,這是滄海一粟。

    中華民族到底有多少姓?沒人說得清楚。明朝有人統計過,當時有3625個姓。1978年,改革開放剛開始時,通過公安戶籍系統對姓氏做過一個統計,統計了全國七個大城市,當時的姓氏2587個:北京有2250個姓,上海比較少,1640個姓;沈陽更少,1270個姓;武漢1574個姓;重慶1245個姓;成都1631個姓;廣州1802個姓。1984年,有學者做姓氏調查,搜集到5730個姓,還有個臺灣學者搜集到7720個姓,但這些都不是確切的數字。

    民間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姓“毒”。在陜西,“蹦”也是姓。還有用“死”作姓的。“死”這個姓在臺灣,而且只有一家人姓這個姓,這一家沒有孩子,還專門為這事開會討論,“為死而生”。因為他們只有生了孩子,這個姓才可以延續下去,否則這個姓就湮沒了。

    常見的姓是一個字,復姓是兩個字,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還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隨便舉幾個例子:扈地干、樹若干、獨孤渾、奚什盧、破六韓、破多蘭、普六茹、壹斗春。很明顯,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的姓。四個字的姓也有不少,愛新覺羅、葉赫那拉,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一聽就是蒙古族同胞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為止發現一個,這個姓念做“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兩個人路上碰上了:“您貴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對方肯定暈了。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復雜和有趣。

    在讀別人姓的時候,要多加注意。漢字最容易讀錯的就是別人的姓。比如,區作姓時可念ōu,不念qū;黑作為姓讀hè,不讀hēi;再比如,還有一個最常讀錯的姓,蓋作姓時這個字念gě,不念gài;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比如教,作姓氏的時候,一定讀jiào;比如任,作姓的時候一定讀rén,不讀rèn;比如繆,在作姓的時候讀miào,不能讀móu;單,可千萬別讀成dān,應該讀shàn。比如樂,作姓的時候讀yuè;還有一個姓,員,在作姓的時候要讀成yùn;仇,作姓的時候讀qiú,這些都是不能亂讀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這些還是比較常見的,還有更怪的。日本還保留著這么一個習慣,如果自己的姓讀法特別,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來。兩個人見面,問對方的姓怎么念,不僅不失禮,還是有禮貌的表現。

    姓氏文化十分復雜。只要一個個姓去深入研究,你就會知道中國的姓氏文化有多么奇妙精深。

    (摘編自《錢文忠解讀百家姓》, 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 發表于 2015-09-21 00:00
    • 閱讀 ( 85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