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當你看到一只喵星人,覺得很萌很治愈——這就是一種意識。“意識”是指對外部世界的主觀體驗,也就是人們對于自身存在的覺知和終極思考。

清醒的意識通常包括那個時刻的知覺、思維、情感、表象和愿望——所有你正集中注意的心理活動。
你既意識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也意識到你“正在做”這個事實。有時你也會有意識地認識到,他人正在觀察、評價你做的事情,并做出反應。意識是從這種隱秘的“內部”(insider)出發的觀察你自己的經驗,并產生的一種自我感。
總之,這些不同的心理活動構成了意識的內容——在特定時刻你所覺知到的所有經驗。
意識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我們有意識。
我們什么時候會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讓一個小孩子站在鏡子前面,他們能認出鏡中人是自己嗎?
如何判斷不會說話的幼兒會不會認出了鏡子里的自己呢?科學家想了個很有趣的辦法:他們在不讓小朋友發現的情況下,在他們臉上涂上紅點。如果小孩子看著鏡子時能意識到自己的臉上有紅點,就說明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這就是鏡子測試(Mirror test)。這個測試的結果證明,18個月到24個月之間的幼兒就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那么,意識是從哪里來的?
在我們的兩耳之間,在阿蘭·圖靈稱之為“一碗涼粥”的那個最復雜的器官里。
N.N是位年輕的加拿大人,曾遭遇過車禍,導致腦部受傷,并損失了很多意識體驗。例如他能理解時間的概念,他知道時間單位之間的關系,還能用正確的圖表去表示;但當你詢問他關于“昨天”“明天”等問題時,他什么都回答不出來。這是一個例子,證明了大腦和意識的關聯。
在腦科學還沒那么發達的時候,科學家研究大腦功能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腦損傷患者的大腦。根據損傷的大腦位置以及他們所出現的障礙,來推斷出腦部某個部位的認知功能。而在腦科學日漸發達的現在,隨著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成像)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 等技術的出現,我們可以逐漸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學者們都在致力于找出最能代表與產生意識有關的神經元組合(NCC),也就是與特定意識經驗吻合的腦部活性。有觀點認為,每一個意識經驗,都是特定腦區里的一群獨特神經元以特定方式產生的活性所造成的。連結腦背與前面皮質的錐體神經元聯盟以獨特方式活化,不同聯盟的活化代表了感官的不同刺激。
也有觀點認為每一個意識經驗,都是許多腦區域神經元同步活化而成的和諧組合,然后消散。跨腦區神經元同步活化(綠色),直到第二個刺激形成不同的組合(黃色)。各種不同組合時聚時散,整合身體輸入的訊息。在電刺激大鼠腦中視丘(下)之后的0.35秒,組合在大腦皮質中形成(a,b)、達到顛峰(c),然后消散(d)。

甚至,通過監控大腦活動,能夠預測到人們6秒后作出的決定。在我們的主觀意識作出決定之前,其實我們的大腦已經作出了反應。科學家對此認為,意識和大腦活動可能是相同物理進程的兩個方面——你的意識就是你的大腦活動。
意識的產生機制既復雜,又迷人。
人類的大腦就像極其復雜的迷宮,我們到現在只能窺得冰山一角。但隨著腦科學的發展,我們最終將能知道意識的全貌。
(作者:友心人編輯@珊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