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你發的“微笑”為何讓人不高興?

    為什么有人討厭“微笑臉”?“微笑” 是非常經典的表情,我們在各種社交或通訊軟件上都很方便能找到它。但是有小伙伴對這個表情很不滿意,看看下面的例子:

    其實可能發送“微笑”給這個小伙伴的那群人就覺得并沒有什么關系,他們覺得,這個表情不是挺友好的嗎,為什么用了之后有些人反應那么大,甚至會讓人不開心?

    這個問題其實由兩個角度來回答,第一個是表情的角度,第二個是人的角度。

    “微笑”這種表情是一些黃色的臉部加上了簡單而夸張的五官而成,開發組根據每個面部表情的樣子給它們分別命名。根據專家的研究(Drenser,  Herring 2010),網絡表情一共有三種功能:

    (1)直接反映臉部表情;

    (2)反映傳統上對臉部表情的解釋;

    (3)作為言外之意的指示器。

    比如說,有時候表情符號:-)和文字語義結合來看,會有諷刺的含義。這時候,表情符號所提供的就是提示上下文內涵信息的線索,因此更應該作為言外之意的指示器來理解說話者的意義。

    “微笑”跟:-)類似,同樣能反映人臉部笑的表情,代表微笑友好的意思,也能單純作為一個類似標點符號來方便理解上下文。雖然理論是這樣,但我們都能感覺到在現今的網絡環境中,“微笑”這個表情更多地作為言外之意的指示器,比如兩個好友在互相拿對方開玩笑的對話中,會慣性加一個“微笑”,這時候的“微笑”就更多地代表表情中皮笑肉不笑的感覺,而被雙方用來表達善意的諷刺。

    知道了“微笑”的意義,那么就從人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看“微笑”的差異。個人的生活經驗會形成看世界的方式,大至三觀,小至一個網絡表情的解釋:或者傾向于解釋成臉部表情,或者傾向于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又或者傾向于作為一個調節話語的指示器。既然每個人理解都有不同,那么怎么在互動關系中使用就更加千變萬化了。

    在大五人格理論中,宜人性的同理心表示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對于發信息的一方來說,他/她需要理解對話一方當時的情緒,同時也需要理解對話時選擇的表情符號代表什么情緒,對方是否能正確理解自己的意思。相對地,對于收信息的一方,他/她需要理解對方發的表情的意思。

    假如雙方的宜人性程度都比較高,雙方都會清楚對方對“微笑”這個表情的接受度,知道什么時候使用能夠調節關系、什么時候用對方可能會不高興;一方高一方低、或者雙方的宜人程度都比較低的話,就容易出現誤解表情意思的現象。

    所以,要是你自認為宜人性比較高的話,當你的小伙伴發了讓你不開心的表情,你要理解他們,畢竟你的同理心比他們多太多,而且你們對同一個表情的理解也不在一個維度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文章首發: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作者:Eugen

    • 發表于 2015-12-24 00:00
    • 閱讀 ( 83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