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一頭霧水:難道我是注定要做冷場王的boy/girl?我的角色設定就是100%成為話題終結者嗎?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我不想靜靜啊……
別著急,筆者負責地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人!有這種感覺的人并不在少數。
聚會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相信喜歡聚會的你,一定不是為了擠到人群中去爭當冷場王的。當然,也不乏有部分人就是以自愿成為話題終結者為樂趣,這就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啦。我們今天只討論如何才能不“被自愿”成為話題終結者。
那么,基于筆者多年混跡聚會的臨床觀察,不得不告訴大家一個真相,那就是那些總在聚會中“被自愿”成為話題終結者的人,身上無非就是有那幾個“不上道”的臭毛病,相信杜絕它們,你就一定不會再做冷場王的。
一、愛揭別人的短處,過分地吐槽別人
聊天追求的是一個人人enjoy的氛圍,你可以掉節操,自嘲,但千萬別揭人短處和傷疤,過分地吐槽和嘲笑別人哦。比如給別人起對方并不喜歡的綽號啊,說某人肥胖啊、結巴啊、長得矮啊,被甩了啊之類的,都不行,絕對不行。
你可能會覺得“我只是開玩笑啊,有必要這么較真嗎?”告訴你,絕對有。不知道你對玩笑的定義是什么,筆者看來,被開玩笑的對方也能一笑而過的玩笑,才叫玩笑。其他的,則會被定義為不懷好意的攻擊。不僅會讓你被扣上口無遮攔的帽子,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被吐槽的人也很可能會惱羞成怒當場翻臉,甚至在心里記恨你一輩子。如果碰上心眼小的,你還可能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遭到報復。實在很不值當。
二、“好為人師”,隨意否定別人的觀點
當跟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如果你們不是在探討一個有既定答案的學術或科普話題,那么當別人說出一個觀點時,你不要隨意否定別人的觀點。
《孟子·離婁上》有云:“人之忌,在好為人師。”生活中,很多人聊天時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把“你說得不對”、“扯淡”、“不是這樣的”掛在嘴邊,其實,這樣說無異于“殺死話題”,不讓人好好說話,當然就會招致別人的反感。
對于開放性的話題,人人都有持不同觀點的自由,粗暴地否定別人卻又想得到認同,那絕對是“圖樣圖森破”的想法。脾氣好的或許微微一笑不再理你,脾氣不好的可能送你一句呵呵轉身就走,脾氣暴躁的直接開始炮轟你也說不定。
學會傾聽,先肯定別人的觀點,再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話題自然而然就能愉快地繼續下去了。
三、總是把話題帶到自己身上
不管你承不承認,在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是有表現自己的欲望的,表現出來就是聊天的時候總想聊自己。
聊自己無可厚非,但如果每次跟別人說話的開場白都是“我昨天做了個新發型……”,“我男朋友又給我買了個……”,“我昨天去吃了……”,筆者只能奉勸一句:別人真的沒有那么關心你的私生活!
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指出,一個最好的聊天對象是一個聽眾,你可以沒有精彩的演說,可以沒有閃亮的觀點,但是只要你懂得傾聽,大家依然愿意跟你聊天,氣氛依然會融洽。
所以,聊天的時候,多學會傾聽,聊聊對方吧。
四、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沒有中心和重點
有些人是他人眼中的話癆,一旦給他們個話題就會滔滔不絕沒完沒了。這樣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你的發言精彩絕倫,hold住了全場;還有一種就是你說了很多卻毫無邏輯性,讓人get不到中心和重點,一段時間之后全場就會只有你一個人在說話,氣氛冷到不行。
所以說,聚會是個大家“聊”的地方,要讓“麥克風”傳到每個人的手里,而不是你一個人在表演,多互動,忌滔滔不絕。
五、不分場合把話題引向奇怪的方向
你的身邊也許會存在那樣一種人,他們的腦洞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任何正常的話題都能被他們引到奇怪的地方去,如果碰到同道中人,那么氣氛還是會比較和諧,但如果碰到“圈外人”,難免會接不下梗,冷場是必然的。所以,開腦洞的時候還是要慎重分場合。
最后的溫馨提示:永遠不要試圖讓一個群體去迎合你,而是要你自己去主動適應、融入一個群體,愿看到這里的你能成為一個“上道”的人,人見人愛,和誰都能快樂地將聊天進行到底~
>>>作者:小米粒丨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