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人眼角膜的氧的來源:
白天:大氣(>80%),角膜外的血管+眼球內部的房水
晚上:眼皮內側的血管網,角膜外的血管+眼球內部的房水
睜開眼睛的時候,眼淚覆蓋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層薄膜,空氣中的氧溶解在淚液中,然后再被角膜上皮細胞攝取。
閉上眼睛以后,眼皮內側的結膜直接接觸到角膜,瞼結膜內的血管網緊貼在角膜表面,會給角膜提供氧。但這部分的氧供應比起大氣來要少。
戴上隱形眼鏡以后的整個過程有改變:
對于硬性的隱形眼鏡(RGP),每一次眨眼,都會使隱形眼鏡上下移動一次,使隱形眼鏡與角膜之間的淚液交換一次,新的含氧的淚液被涂抹在角膜表面。人眼平均每分鐘10次以上的眨眼,戴硬鏡對角膜上皮的供氧其實是很好的。戴過硬鏡的人應該很少,每次眨眼的時候其實會有短暫的不清楚的時間,那是硬鏡移動還沒回來。
對于軟性的隱形眼鏡,它的直徑一般是大于角膜直徑的,因此眨眼的時候它不會明顯移動,但是隱形眼鏡與角膜之間的淚液也就沒那么容易交換了。所以軟鏡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透氧的能力,空氣中的氧溶解在隱形眼鏡表面的淚液中,然后通過軟鏡的通透到達角膜表面。一般而言軟鏡的含水量越高,透氧性越好,拋棄時間也相對短一些。這也是“越短越健康”的原因之一。
睡覺時,供氧由大氣轉變成結膜內血管網,總的供應量本身就已經下降,再經過一層隱形眼鏡的阻擋,除非透氧性極高的隱形眼鏡,否則還是會顯著降低對角膜上皮的氧供應。一般不建議睡覺的時候還佩戴隱形眼鏡。
角膜上皮是防護角膜的重要屏障,如果它連呼吸都困難了,屏障作用就有可能遭到破壞,如果再有病原體的侵擾,就可能造成角膜的病變。
角膜一共5層,中間最厚實的是叫基質層,基質層是不能再生的,如果病變侵入到基質層,組織的修復是“瘢痕”修復,這時就無法再形成透明的組織了。嚴重的角膜炎過后,角膜病變的區域會變白,稱為“云翳”或者“斑翳”,很嚴重的角膜炎,可以穿透整個角膜全層,眼球就漏了,那就需要手術修補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