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辟謠百科欄目不知不覺已經做到第35期,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仍然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謠言,謠言的產生和傳播遠遠比辟謠來得迅猛……2015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朋友圈謠言大匯總,在2016年,請別再輕易傳播它們了~辟謠,我們一直在行動!
1. 喝富氧水能“補氧”
首先富氧水并不神奇,開瓶就會釋放氧氣。其次,通過喝水吸收氧氣,不太現實。水喝進去進入的是消化系統,雖然有“科學家” 提出“通過消化道黏膜滲透方式吸收水中的高濃度氧氣”的理論,但并沒有被科學界認可。通過喝水補充氧氣,從理論上講并不成立。最后,與呼吸相比,水中氧含量太低。哪怕富氧水中所有的氧氣能被人體全部吸收,相對于呼吸來說,其數量也是微乎其微的。

2. 手機電量越少,手機輻射越強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 焦述銘:輻射大小和手機電量沒有關系。手機輻射的大小與手機發射信號的功率大小成正比。而手機發射功率的大小,一般取決于手機自身的設置,還有手機所處的位置、距離手機基站的遠近,主要是由手機基站控制的。手機信號如果只剩一格,基站的信號到達手機的一端已經很微弱,那么作為手機來說,此時就會提高發出的信號功率,以便讓基站“聽到”,此時輻射就會比較大。相反,如果手機信號滿格,發出功率就越小,手機的輻射反而會比較小。
3. 噴了農藥的草莓不能吃
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副理事長、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姜卓俊:乙草胺是通過噴施地面封閉土壤、殺死雜草的除草劑。草莓的栽培過程很少使用乙草胺。一般來說,五月份之前上市的草莓主要是保護地栽培。育苗期不能使用乙草胺之類的土壤封閉除草劑,否則匍匐莖不能扎根,育不出苗來;定植期也不宜使用除草劑,否則影響草莓的緩苗和成活;保溫覆蓋地膜后就更不需要使用除草劑,假如草莓使用乙草胺只有在覆蓋黑色地膜之前,其使用機會很少,即使使用至草莓上市也達兩個月之久,早就分解了,怎能污染到草莓果實呢?由此就間接地排除了使用乙草胺的可能性。

4. 馬桶水箱里放潔廁塊會致癌
潔廁塊主要以硬脂酸鈉和石蠟作為產品骨架,復配入活性成分,再添加入一定量的黏結劑而組成,它可預先與形成水垢的鈣、鎂離子螯合,防止結垢。
這些其實是生活中很多清潔劑都含有的常見化學物質,潔廁塊產生的藍水屬于生活污水,在目前的科學研究并沒有發現其具有致癌性。當然,這些成分畢竟是化學藥劑,要避免頻繁或長時間接觸。除此之外,潔廁塊對人體的危害并不明顯。我們只需要在潔廁塊使用過程中多多注意,不要接觸眼睛,使用后記得洗手,不必過分緊張。
5. 蟹黃富含大量化學物質,不能吃
食品安全博士鐘凱:我國消費者吃螃蟹主要集中在中秋前后,短期內的食用量可能比較大,但全年平均則可忽略不計。由于養殖環境相對好控制,因此總體風險并不大。雖然內臟通常是污染物相對集中的部位,成人應該不足為慮,但對于兒童、孕婦還是少吃為好。至于號稱“野生”的螃蟹,消費者應該更謹慎些。

6. 大蒜可以鑒別地溝油
地溝油不單指從下水道打撈上來的油脂,而是廢棄食用油的統稱。真正的地溝油也可能所有檢測指標都合格,并不一定黃曲霉素超標。
引起大蒜變色的原因很多,油的高溫也能讓大蒜頭表面局部炭化變色,反而會讓人誤以為是黃曲霉素的作用,所以大蒜檢測法是不科學的。而一些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合格食用油在冷藏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分層,所以通過冷藏來判斷地溝油也是不科學的。
7. 酸堿體質是“萬病之源”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營養講師 許冰:在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酸堿體質”的說法,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PH值)在人體三大緩沖系統——碳酸鹽、磷酸鹽及蛋白質的調節下,都會穩定在7.35~7.45之間。盡管機體不斷生成酸性和堿性物質,同時也通過食物攝入酸堿物質,但血液的PH值并不發生顯著變化。只有發生較為嚴重的疾病,如嚴重嘔吐、腹瀉、高燒、出血及攝入大量堿性藥物,或呼吸系統功能異常時,才會發生酸中毒或堿中毒,人體的酸堿平衡才會被打破。進食不良,如偏食、挑食或吃所謂酸性食物過多等,是不會影響體內的酸堿平衡。

8. 吃味精、雞精會致癌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楊振華:味精、雞精里的谷氨酸鈉在超過120℃時,易轉為可致癌的焦谷氨酸鈉。一般來說,炒菜的溫度都不會超過120℃,因此味精、雞精是安全的,我們只要注意烹調方式,降低雞精味精中的谷氨酸鈉轉變為焦谷氨酸鈉的比例,也可以延緩放味精的時間。由于味精、雞精中鈉的比例非常高,生活中還是要注意攝入量,使用味精、雞精的同時,也要減少鹽的用量。
9. 多吃紅棗非常補鐵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營養講師 許冰: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物,是一種干性果子,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非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算是翹楚,但相對與豬肝每百克22.6mg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勢。而且就鐵的吸收率而言,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節,紅棗“鐵”打了個敗仗。鮮棗有“維生素C丸”的稱號,是因為其中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恰好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是,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
10. 蘋果打蠟致癌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 李志霞:蘋果果皮上的蠟主要來自:一是蘋果生長過程中表皮自身分泌的一層果蠟,可以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對人體無害。二是人工添加的食用蠟,起到保質、保鮮、上光、防止水分蒸發等作用。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用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對人體無害。三是人為添加的工業蠟,成分復雜,可能含有鉛、汞等重金屬,過量攝入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近幾年農業部對果品質量安全抽檢及風險評估的結果顯示,蘋果中并不存在鉛、鎘等重金屬超標的情況,蘋果是比較安全的水果,請不要輕信蘋果打蠟致癌的消息哦。如果仍擔心,可以削皮食用或用熱水、鹽水等清洗后食用。
(本文由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轉載請標明出自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