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科幻電影中有哪些科學元素是真實存在的?

    自《星際穿越》、《回到未來》等多個以科技為主題的電影熱映以來,人們對電影中的科學的探討就從未停止,這些科學元素是真實存在的嗎?是電影先于科學還是科學先于電影?也許這都不重要,至少,我們一直走在前進的路上。

    《回到未來》中提到的科技很多就已經被實現了,比如,指紋開門、可穿戴設備、智能眼鏡、體感游戲、平板電腦、飛行汽車、自動伸縮調整尺碼、自動烘干的夾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科幻電影中的那些科學元素,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哪些是有可能實現的。

    農作物枯萎病:

    《星際穿越》中提到了農作物可以患上枯萎病,人們不得不向外太空尋求生存空間。枯萎病,又稱為疫病,是真菌或者細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而在現實中,美國是玉米細菌性枯萎病疫區。專家表示,地球上目前不存在足以滅絕整個植物界的枯萎病,除非有某種病原體專門“欺負”葉綠體。

    低溫冷凍休眠:

    《星際穿越》中提到了低溫冷凍休眠。這技術是指,宇航員可以進入休眠水床,設定喚醒時間。在《異形》、《深空失憶》等作品中,這項技術都曾被使用。

    以目前的發展水平來推測,這項技術有可能被實現。現在的技術已經實現了將大腦放在零下33攝氏度環境中,進行低溫休眠手術,日本科學家也發現,一種水蛭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依然能夠生存。

    但是目前的人類技術不能實現低溫休眠,在0到-60攝氏度區間,會產生冰晶,對人類細胞具有破壞性的傷害,甚至致命。

    時間膨脹:

    《星際穿越》電影中描述,星球上一個小時相當于地球7年,由于時間膨脹,“堅韌”號船員衰老速度比地球上的人慢。

    這個現象已經被證實,愛因斯坦的理論提出,當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時,時間便會變慢。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移動速度超過地球上任何人,衰老速度也略慢于地球上的任何人,但是找到這個電影中提到的那種星球還是很困難。


    吸積盤:

    《星際穿越》中提到吸積盤也確實存在。

    美國天文學家通過對76顆黑洞觀察和測量發現,它們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的一萬倍。活躍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通常會產生“噴流”。在噴流形成和吸積盤物理學中,磁場可能也起了關鍵性作用。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心黑洞附近發現了一個動態磁場,如果這種現象是普遍的,而且磁場能延伸到黑洞視界以外,吸積盤結構就會受到顯著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黑洞的磁場強度和醫院里“核磁共振”(MRI)中的磁場強度差不多———大約是地球磁場的一萬倍。


    電影里超現實的技術

    在智能手機愈發熱門的今天,手機定位、手機地理信息并非難事,不過像電影中一樣精確的定位還有難度。

    在《碟中諜4》中,有種隱形眼鏡是用來對目標人臉進行識別的。一片小薄片要實現拍照、傳輸外帶人臉識別的功能,這也是一種對虛擬現實科技的展現,但現在的科技水平尚無法實現。

    《赤焰戰場》中的隱形眼鏡,可以讓視網膜隨意更改成你想要的樣子,主角通過隱形眼鏡順利通過中情局的視網膜設備驗證。這種設備在現實中,已經被應用。美國軍方研發出類似的設備,能在改變眼前成像的同時不影響正常的視覺效果。

    除了《星際穿越》電影,還有很多電影中的科技頗為先進。《黑客帝國》系列電影就是在講述虛擬現實科技對于人類未來世界的影響,谷歌發布過的一個虛擬成像的眼鏡,將虛擬影像展示在眼前。這種在用戶眼前呈現虛擬影像的道具,讓用戶真正能在眼前看到一切他們所想,并將生活數字化,虛擬化。

    《碟中諜4》里的一部寶馬概念車的擋風玻璃頗耐人尋味。阿湯哥只要用手一劃,便可實時顯示當前地圖信息和自身位置。前擋風不只能表現導航,還能在肉眼未看到前,觸摸操縱,這種技術是基于telematics,這個詞是遠距離通信的電信(Telecommunications)與信息科學(Informatics)的合成詞,運用遠程衛星信號將附近路況傳到車載導航上顯示出來的。

    你離電影里的科學有多遠

    科學家霍金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導致人類滅亡,但是人工智能初期對人類還是非常有用的,比如癱瘓的他用來說話的系統就是人工系統,不過他擔心更高級的人工智能為人類帶來災害。人工智能被很多科技電影演繹,比如鋼鐵俠托尼·史塔克創造了一個終極版的人工智能“奧創”,希望能代替超級英雄們維護世界和平,哪知奧創一出生就“性格叛逆”,認為世界和平就需要毀滅世界。

    很多電影中的科技、科學并非遙不可及,比如美國化學學會針對復仇者聯盟的超級英雄做了解讀,他們將目標鎖定在為鋼鐵俠戰甲提供能量的便攜式“核電站”上。美國化學學會的伯克斯博士認為,合成新元素,DIY狂人鋼鐵俠并非遙不可及。科學家已經創造了20種人造元素。比如,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整理化學元素周期表時,發現在鉬元素和釕元素間少了43號元素。該元素不穩定,幾乎從來沒有在地球上被發現過。1937年,意大利物理學家塞格雷在證實它的存在后,锝也成為了首個通過人工合成的元素。

    電影的靈感往往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啟發生活。太較真的影迷也許對電影中科技嗤之以鼻,但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誰說電影中的科技在未來或現在無法實現呢?


    (出品:科普中國;制作:Get tech;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轉載請注明“來源:科普中國”。)

    • 發表于 2016-02-04 00:00
    • 閱讀 ( 85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