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就想窩在暖暖的被窩里不出來。除了被窩,能夠打動我們的就只有各種美食了,麻辣燙、火鍋、米線、砂鍋燉菜、雞湯……額,說著說著就餓了。對于只想靠吃吃吃來抵御寒冬的我們來說,最怕的就是“禍從口進”,那么冬天究竟能吃什么,該怎么吃呢?
1. 吃麻辣燙、米線的危害真有那么大?

遍布于全國各地的麻辣燙、米線是一種深受人們歡迎的方便小吃,尤其到了冬天,很多人對它們情有獨鐘。只要注意選用新鮮安全食料,加工中又做到清潔衛生,麻辣燙、米線類食物還是靠譜的。只有當食料腐敗變質,或加工存在不清潔問題,才可能出現消化道細菌感染等。但這是違反了食品安全法,任何不干凈的食品都可能產生,與米線、麻辣燙兩種食品本身無關。
麻辣燙比較咸辣、重口味,里面含有的辣椒、鹽、味精等調料多,腸胃、口腔有炎癥者不宜吃,容易引起上火,加重病情。高血壓、糖尿病、便秘者、腎病患者少吃。尤其麻辣燙經爐火煮沸后馬上入口,會燙傷食道,需溫度降低再吃。長期吃熱燙食品如火鍋、麻辣燙等得食道癌的幾率可能會升高。
此外,長期單純吃任意一種食品都存在營養不均衡,米線和麻辣燙也是如此,兩種食品原料所含優質蛋白低,難以滿足人體生理功能需要,尤其對青少年生長發育不利,不建議多吃。
2. 冬天感冒可以喝雞湯補充營養嗎?

感冒發燒的時候,人體有什么營養需求?發燒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身體中蛋白質分解加速,通過多喝水、多排尿、多排汗等措施幫助康復過程,同時也使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排出量增加。服用各種藥品之后的藥物代謝也需要消耗各種營養物質。這時,人體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減少,宜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也不能用過多的蛋白質增加肝腎的負擔。考慮到發燒對身體營養儲備的消耗,有必要補充少量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喝點雞湯是適宜的。
不過雞湯除了水分主要就是脂肪、氨基酸和鹽,脂肪和鹽是我們一再強調要控制攝入的成分,雞湯中溶解氨基酸和少量膠原蛋白雖然容易吸收,然而營養素含量并不高,比起雞肉就低多了,一只雞燉湯能溶解到湯中的蛋白質不到10%。因此,健康人更建議直接吃雞肉。
3. 冷藏蔬菜營養價值低?

正確。蔬菜越新鮮營養價值越高,因為蔬菜從收獲開始就不斷有維生素流失使營養價值下降,特別是綠葉蔬菜在室溫下存放時,空氣中的氧氣和陽光使蔬菜中維生素、葉綠素等植物化學物質加速分解,所以蔬菜要現吃現買。當天不能吃完的應當立刻用保鮮膜或塑料袋包好,分包放在冷藏室內。蔬菜降溫儲藏可以減慢營養素分解的化學反應速度,進而延緩植物組織的衰老進程。
即便放在冷藏室里,蔬菜營養成分也會不斷損失,綠葉蔬菜一般可保存3天左右,其他瓜茄、根莖類蔬菜最好一周內吃完,避免營養成分下降。大部分細菌喜歡從20℃到40℃之間的溫度,在4℃以下時,大部分細菌生長速度受到抑制,蔬菜就不像在室溫下那樣容易腐敗。所以,冷藏的蔬菜營養低于新鮮蔬菜,只是減慢了腐敗變質的速度。
4. 早餐吃什錦麥片比面包片耐餓?

正確。市場上的什錦麥片種類多,國產的、進口的,均以燕麥片為主。這些什錦麥片都是以燕麥片為主體,配合全谷類作基礎,搭配各種堅果和水果干,十多種食材組合,其中燕麥含有β-葡聚糖可溶性膳食纖維對腸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由于全谷類消化速度慢,所以比面包耐餓,而且營養既全面又均衡,是較理想的天然健康食品,值得推薦。只是自制香脆什錦麥片配方中油類太多,建議去掉黃油,因為市場上以人造黃油為主,可能含反式脂肪酸較高,多吃對身體不利。在自制加工中如添加含豐富優質蛋白的蛋類或奶類,再補充點新鮮蔬菜或水果,則是非常理想的營養早餐,可以長期食用。
5. 天冷不宜經常吃砂鍋燉菜?

冬季天氣寒冷,對于很多人來說,吃上一鍋燉菜真是極好的享受。燉制的優點很多,首先,燉菜不需要另外加烹調油,而且含高油脂的食材可利用燉制去掉過多油脂,做出健康的低油脂菜肴,清淡、安全又衛生;第二,燉菜烹調時間長,各種調味品特有的天然植物化學成分溶于水中,與食材營養成分滲透反應,味道更為鮮美可口,同時膽固醇含量也會大幅下降;第三,燉菜可將平時烹調難以咀嚼消化的食材,經過較長時間燉煮后變得非常柔軟,更符合人們的口感。
砂鍋燉菜,以前常用的普通砂鍋是以黏土為主,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砂鍋內層都是經過涂釉料燒結,人們擔心其中鉛、砷等有害物質,會因反復加熱解析出來,對人體造成慢性損傷。現在采用紫砂泥制作家庭用電燉鍋,自動控溫,易掌控火候,更加安全衛生,所以普通家庭都可放心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用砂鍋燉制食物,長時間加溫,食物的部分營養素損失率較高,尤其是動、植物性原料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平均損失率高達80~90%左右,維生素C損失率更可達100%,礦物質等營養素也有部分損失。所以,從砂鍋燉菜時,需要另外搭配燙食新鮮蔬菜,來彌補營養素的損失與不足,否則容易造成口腔、食道炎癥,如果是葉菜更不能燉煮。
每種食物都有營養素含量高低不同,單一食用過多,都會引起營養失衡,對身體不利。只有每天均衡食用盡量多種類的食物,才能實現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合理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平衡膳食又是合理營養的根本途徑。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結構。
(作者:中國營養學會會員羅樹賓,文章審核: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美琴,由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自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