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怎樣才能和自戀的人好好相處?

    在任何一種關系中,如果對方總是指責你、抱怨你、攻擊你、欺騙你……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不美好了。與自戀者在一起,就是這種感受。

    作為一個與自戀者打了十幾年交道的人,學習了心理學之后,我決定把自戀型人格障礙作為自己的一個研究方向。無他,就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這么說一點也不夸張,沒有與自戀者或其他任何一種人格障礙類型的人(比如偏執型、表演型、強迫型等)打過交道的人,絕對體會不到那種抓狂的感覺。

    我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研讀專業書籍及相關文獻,試圖為自戀者勾勒出一個畫像,包括自戀者的人格面具、防御類型、關系模式、心理機制、治療效果等。自戀者系列文章發出后,在網絡平臺上收到大量讀者的評論與咨詢。有些人讀后豁然開朗,說他們得以從一種有毒的關系中解脫;有些人在關系中糾纏得太深,深感痛苦卻無力擺脫。

    對于后者,我感同身受,因為我與他們一樣,也很難脫離那種折磨人的關系。我的體驗是,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可以做到不受或少受傷害,盡可能讓自戀者的陰霾少掩蓋我們的天空。

    你怎么知道TA是自戀者?

    有一次,在自戀者又一次暴怒之后,我問自己:“你有力量離開了嗎?”那個內在的聲音說:“是的!”我全面評估了如果離開,會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有利的及不利的。當穿過猶疑、不安、恐懼等種種情緒之后,我觸摸到最底層的堅定。正是最底層的堅定,給了我離開自戀者的底氣。

    但是,我需要支持,情感上的及心理上的,而且立刻需要。那時已經很晚了,我還是忍不住給一位信賴的咨詢師發了一條微信。她很快回我,問我為什么?我說對方是一個自戀者。她說,你說對方是自戀者,經過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確診了嗎?

    我知道她問得很專業,體現出職業精神,但我覺得沒有被理解與支持。我向她說對方是一個自戀者,是假設她一定知道自戀者是什么狀況,而且也應該理解我遭受了多少痛苦與折磨。當然,這是一種比較自戀的想法。

    因為這個經歷,我對所有向我求助的人首先表達共情。“我女朋友很自戀,我該怎么辦?”“在親密關系中如何與自戀者相處?”……“那你一定過得很辛苦”、“那對你來說是一種挑戰”,當然我假設他們說的是正確的,因為沒有建立咨訪關系,且也不可能與他們所謂的自戀者面詢,當然無法驗證他們的判斷。但我希望自己能傳遞給他們一種情感支持,讓他們從我的文字中得到一點點慰藉。

    我們怎么知道對方是一個自戀者?特別是自己沒有任何心理學背景,當然我們可以拿著DSM-5中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9條診斷標準一條條去扣,5條以上就可以斷定那個人是不是自戀者。但有沒有一種可能,說對方是自戀者的人恰巧也是一個自戀者,或者是其它類型的人格障礙者?當然可能!美國芝加哥退伍軍人醫院精神系主管醫師張道龍在講解人格障礙診斷時說,判斷來訪者是不是人障礙,不能只看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的狀況,還要看來訪者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是不是符合這些標準。也就是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自戀者,要看TA是不是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情境中都表現出狂妄自大、受出風頭,喜歡貶低別人等人格特質。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自戀者,心理測量或精神治療師診斷也許會很有用,但你自己的直覺才是最基本的。就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感受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感冒了一樣,哪怕他不是個醫生。自戀者和其他人格障礙者帶給你的絕不是春光明媚,而經常是狂風暴雨。與他們在一起,你很少心情愉悅、精神放松、享受美好,他們的行為經常在瞬間引起你強烈的反應,你需要整天佩帶長矛或盾牌。

    覺察關系中的悖論

    我該怎么辦?這是向我求助的人最常問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這里沒有答案,也沒有解藥。與自戀者相處的人,普遍有一種困惑:TA為什么這樣對我?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想明白。

    如果自戀者是你的伴侶,假設你們離婚,下一個與自戀者共同生活的人,多半也和你一樣痛苦。因為自戀者的人格不改變,他們與別人相處的模式就不會改變。同時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如果自戀者是個老板,TA對不同的員工會有不同的態度。這就面臨一個關系中的悖論:自戀者如此對你,一方面是因為你,同時又與你無關。

    之所以是因為你,是你教會了自戀者這樣對你。所有的不良關系都是一曲二重奏,而不是獨角戲。沒有你的積極參與,自戀者玩不起來。之前,我與自戀者的關系模式是攻擊—防御型,我永遠是拿著盾牌防御自戀暴怒的那一方,我解釋、辯解,結果引發更多的指責和暴怒。有一天,我改變了玩法,當自戀者的怒火向我噴過來的時候,我從自戀者營造的颶風中撤離,只堅持一件事: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交流。第一次這么做,還有些惴惴不安,沒想到效果奇佳。等第二次再這么做時,我確定自己的做法已改變了我們的關系模式,自戀者的暴怒再也無法控制我了。因此,我告訴求助者,與自戀者相處,停止無效行為,甚至試試你慣常行為的對立面,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還必須知道的另一面是,雖然你教會了自戀者如何對你,他們的暴怒和指責看起來都和你有關,而其實和你根本無關。相反,它源于自戀者脆弱的自體、內心的不安與恐懼,為了避免內在的破碎,他們忍不住去攻擊別人。很多時候,這些憤怒與攻擊和滿足自戀者的需要相關,而不是與我們做或沒有做什么有關。

    明白了這些,我就形成一個觀點,在咨詢中如果來訪者的困擾來自于與人格障礙者的關系,先讓他們明白這與他們無關,把他們從自責、自憎甚至自我迷失中拉出來,然后再讓他們覺察“我做了什么導致自戀者這樣對我”。

    與自戀者相處的策略

    自戀者沒有自知力,如果你期待他們有一天會意識到并反省自己錯誤,就像期待一個盲人看見世界一樣不可能。

    自戀者一般表現得非常強勢,特別是他們處在老板、領導這樣的權威位置時更是這樣。但你要認識到他們的心理非常幼稚、脆弱,不要被他們的實際年齡、位置所迷惑,這一點對于擺脫自戀者的控制也很重要。他們的許多想法讓你哭笑不得,也許只有兩三歲的小孩才會那樣做。自戀者不僅自己是個嬰兒,也經常把別人嬰兒化。女員工A回家休產假,孩子尚未滿月,自戀型老板安排另一名女員工B去看望她。老板讓B轉告A,說B當年生孩子時,一滿月B的母親就催B回單位上班,希望A也能這樣。

    阿爾伯特.J.伯恩在《警惕你身邊的情感吸血鬼》中,把所有類型的人格障礙者都稱為“半夜頑童”,他認為“他們還是兩歲的孩子,至少在他們作亂時是如此。”因此,他建議對待這些情感吸血鬼最成功的策略,就是對待孩子的那一套。比如,該做什么不該做,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偶然事件的處理,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姑息偏袒;獎勵他們的杰出表現,行為不端也不能小題大做,偶爾讓他們面壁思過等。

    他還建議,與自戀者相處還有以下策略:

    明確自己的要求,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至關重要,講清楚你的條件并索取你想得到的。自戀者總是想盡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有何需求,或是等待著他們給你應得的,那你永遠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你想讓自戀者做什么,不妨將你的需要和他們的需要聯系在一起。比如一位母親想讓自戀者老公參加兒子的棒球比賽,就對剛買了新相機的老公說,你干嘛不試試新相機,去拍拍孩子們的比賽場面?老公欣然接受。

    如果自戀者發脾氣,不要理會。他們發起脾氣來就像在練柔道一樣,有時候沒完沒了。雖然他們發起脾氣來演技一流,但是他們還是比較容易制服的。

    還有,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與自戀者打交道絕不是輕松的一件事,他們也許值得我們這么做,也許根本就不值得,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但是無論他們怎么樣,你得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讓自己在這段關系更舒服一些。


    文:代桂云 | 壹心理專欄作者(云心理微信公眾號:yunxinli-aiziji)

    • 發表于 2016-04-05 00:00
    • 閱讀 ( 71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