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同樣住在城市,他就感覺更幸福?
無論是一線城市北上廣,還是滿洲里這樣的N線微型城市,同樣在城市中生存著的你我是否感到幸福?(這里面先不探討廣大農村地區,全文關注重點是城市空間建設)
我不是央視記者能滿大街去調查詢:“你幸福么?”幸福它是一種感觀,不同群體對幸福的感知不同。單從個人感受角度講,居住生活在一個臟亂差的城市里心情肯定會變糟糕,更何談享受?
每年政府都會投入資金進行城市基礎設施維護,更新城市公共設施中損壞的部分,每隔幾年城市會重新規劃、設計更具有現代美感的城市廣場和公園,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和需求。
現在城市寸土寸金,城市土地資源匱乏奮斗多年能夠在城市中有個可以落腳的地方已經很不容易。城市資源是有限的,這些有限的資源有沒有讓你從中獲得什么幸福感?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無形的或者有形的事物會讓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提升。
幾場大雨過后,當你高興地看到一些常年積水的老地方,積水在雨后很快就消失,積水消失的速度似乎超過了你的期待。
街面道路變得更加寬廣干凈,道路兩側方磚鋪就的人行道整潔美觀,以前的老磚已經被嶄新的新傳代替,各個十字路口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回家路上路過的黑暗背街小巷,安裝了路燈亮化。
新建的廣場內新了建公廁,旁邊配備了自動存取款機、安裝了免費無線WIFI。
城區附近規劃了停車場,增設了公共自行車布點,車輛有序停放,出行更加便利。
家附近的公園內有籃球場、棋盤廣場、小涼亭和休閑廣場。
像這樣的公共設施似乎更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但是能夠達到這些要求的城市很稀少。
我單純從市民廣場進行分析,現在國內大部分廣場都是平面化的,類似這樣:
但是隨著你在同一地區居住的時間增多,成家生子后隨著身份的改變,似乎活動空間總是不夠,總是差了點什么?
晚上吃過晚飯,出門消食,節假日帶著孩子去廣場遛彎,大爺大媽們在廣場上跳著廣場舞,小商小販占據著部分過道賣著小商品,健身器材旁排隊等待的人不少。挽著愛人,領著孩子的你,似乎沒有什么可以選擇,只能在廣場轉轉就回家。
開放式公共活動空間緊缺的現狀是國內目前不容忽視的,平面化的空間廣場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城市人口需求,國外似乎總是能夠先一步找到解決辦法呢,城市空間立體系統建構成的設想讓我眼前一亮。(我是建筑行業的一員,所以對有關建筑的新聞會比較關注)
坎伯蘭公園(Cumberland Park)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過程主義之父——喬治·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reaves)主導設計的一個占地約26 000㎡的城市公園。
由荒地改造成的一個供城市居民休閑、娛樂、游玩的城市公園。人工制造的地理環境提供了水、陽光、石頭、滾草、樹木、山脈和山谷這些室外景觀。設計師把這些元素全部集中到一個城市公共景觀當中,弧線、空心、峽谷、露臺與草坪,旨在為城市居民打造一個豐富的中央休閑公園,一家人可以在這里游玩、體驗各種生活,足足的可以玩上一整天。
如果你家附近就有這樣一個立體公園,感你覺怎么樣?(外國人也是很多的!)
區別于現在平面圖式的廣場,這樣的公園意義非比尋常,這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種人文關懷,讓市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城市美化帶來的幸福感……
現在移民風潮席卷全國,大部分中產都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而選擇離開中國,國內的環境惡化也是不爭的事實,更多的人選擇留下,留在這個有著豐富人文情懷的故鄉,因為我們從內心深處相信它在將來會更好。
從點滴開始,細節上入手,一塊磚,一塊草坪,一條馬路,這些帶給我們的都是不同的人生記憶,不同的生活感受。即使你在將來離開了,你有可能某一天,夢回過去,你走過的馬路,生活過的房子,游戲過的草坪,它們都會出現在你的夢里,都是你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隨著你的終生記憶。
有沒有感同身受?是不是很重要呢?這樣的感受是不是會讓你覺得幸福?

不斷豐富的城市功能,方便了居民的生活,這樣的城市才有家的感覺,才真正讓我們的成為家的一員。
【參考資料】
鏈接:http://toutiao.com/a6293132482774630658/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