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格林童話,毀童年?

    灰姑娘與王子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白雪公主的神話世界讓人向往,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里都或多或少和《格林童話》有關,小紅帽、美人魚、青蛙王子,這些活靈活現的經典童話人物,陪伴了不少人度過一個個快樂的童年。

    不過,《格林童話》這本看似美好而浪漫的童話故事集,卻一直遭受非議。許多學者指責《格林童話》是納粹主義的根源,使得二戰結束后,反法西斯同盟的指揮官們立馬明確下令禁止學校使用其為教材。那么,這本專走兒童路線的兒童讀物,到底可怕在哪里呢?


    童話與現實交叉

    要明白這其中的原由,就不得不說到這部童話的誕生過程。18世紀末,德國有一對兄弟喜歡收集關于王子、公主、城堡與巫術的民間故事。通過多年努力,終于在1812年出版了第一部《兒童與家庭故事》,這部童話故事中一共有86個,再加上三年后新增的70個童話故事,就組成了今天享譽世界的《格林童話》。

    不過,此時《格林童話》還沒有定稿,在隨后的40余年時間里,格林兄弟還在不斷的刪減與重編,主要目的就是刪除那些過于血腥和暴力、不適宜青少年閱讀的內容。但民間故事終究是取材于民間口耳相傳的傳說與神話故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保留了人們對于未知事物的好奇與敬畏,充斥著大量的怪力亂神之說。由于不是特意為兒童創作,自然達不到純兒童文學的標準。即使格林兄弟挖空心思修改了許多內容,但一些謀殺、亂倫、處以極刑的恐怖情節仍然不可避免地保留了下來。

    比如《杜松子樹》的故事中,有一首兒歌是這樣寫的:“我的媽媽殺了我,我的爸爸吃了我,我的妹妹小瑪蓮啊,撿起我所有的骨頭,包在綢手絹里面,埋在杜松樹下。”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殺人情節,還存在于多篇《格林童話》中。例如,《白雪公主》雖然被改編得十分溫馨,但王后第一次追殺白雪公主時,要武士將其心和肝帶回來。而在多篇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中,都有陌生王子親吻睡夢中的公主的故事,這種未經女性同意的行為,在現代社會被認為是典型的性騷擾。所以,許多人質疑這種充斥著黑暗與扭曲,暴露了人性丑陋面的民間故事集,是否適合作為兒童的啟蒙物。


    存在納粹主義根源?

    二戰期間,德國屠殺了大約600萬名猶太人,二戰結束后,人們對于德國納粹這一血腥的屠殺行為進行了多方面研究。許多人開始從《格林童話》中找原因。這其中最關鍵點就是《格林童話》暗藏反猶主義,并促使紀律、服從、獨裁、暴力這些特性成為了德國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大多數的猶太人是以一種尖酸刻薄、殘酷剝削窮人的負面形象出現在《格林童話》里。例如,在《荊棘叢里的猶太人》中,講述了一個吝嗇的猶太人,三年只給了仆人三個銀幣,還誣陷仆人搶劫了他,并且要求法官判處其死刑。最后,仆人在神仙的幫助下,反將猶太人送上了絞刑架。而在《好交易》的故事里,愛占便宜的猶太人用壞銅錢從農夫那里換來了銀元,最后被國王打了三百板子。這些德國人從小就讀的睡前故事,加深了德國人對猶太人的負面印象,助長了“反猶主義”情緒。

    另一方面,德國納粹有紀律嚴明的鐵軍之稱,對希特勒的命令,有著絕對的服從和絕對的執行,這種對于權威的信任和嚴明的紀律也可以從這本兒童啟蒙讀物中找到影子。比如在《小紅帽》中,小紅帽沒聽媽媽的話,不走大路走森林,才遇到大灰狼,隨后又相信大灰狼,告訴大灰狼外婆的地址,才會導致外婆被吃掉。這些故事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幾個道理:“不要相信陌生人,要聽話……“在耳濡目染中,這些道德訓誡很容易成為德國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很自然地,在二戰結束后,《格林童話》立刻成為眾矢之的。人們相信這部童話從小就教導了德國人對于猶太人的不信任,以及對于權威的服從,最終才會釀成“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悲劇。所以,在德國的幼兒園,《格林童話》被作為禁書禁止了幾十年。


    刻板印象難消除

    兒童讀物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成為了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我們對于某些事情、某些人的認識,最初是源于父母睡前給我們講的童話故事中。這些故事會讓我們形成一些固定看法,比如公主是美麗的,王子是富有的,只有王子才能配得上公主。這些根深蒂固的成見就是刻板印象,我們從小閱讀的《格林童話》可能就是始作俑者。

    在《格林童話》211篇故事中,有54篇公主故事,其中35篇對公主進行了詳細的外貌描述,無外乎都是驚為天人,個性溫柔善良。許多女主角被強調有過人的美貌才吸引了王子的追求 。比如灰姑娘除了善良和美麗 ,其實沒有一技之長,睡美人像磕了藥一樣地處于被動狀態,等待王子的救援。這些童話導致的結果是塑造了人們對于女性的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女人應該溫柔美麗,她們不需要冒險搏斗,只需要沉默和忍耐地等著好運和王子的降臨。這會讓小女孩們過于注重自己的外貌 ,而忽視了能力的提高。

    同時,《格林童話》又傳遞著一種簡單的道德關聯性。比如美的就是善良的,必定有好下場;丑的就是邪惡的和滑稽的,必定沒有好下場,鼓勵孩子們將邪惡的性格特征與外貌簡單地相連。這一點尤其鮮明的體現在女性角色上,比如《格林童話》里在灰姑娘的光彩照人的外表下,她的兩個繼母的女兒就是又胖又丑,言行舉止也滑稽可笑,最終沒獲得王子的愛。這種童話暗示,會引發人們對于純潔的、美的這些同一性質的事物的追求,對于其他邊緣性的東西比如老的、丑的、怪異的進行排斥。所以,在二戰中,不僅猶太人慘遭屠殺,其他德國的少數民族,比如吉普賽人,或者是一些身體殘疾和同性戀者,也難幸免。


    如何消除負面效應?

    不過,雖然《格林童話》暗藏著許多兒童不宜的情節與內容,并涉嫌宣揚暴力意識、性別歧視、反猶主義等。但這本迄今為止,世界上版本最多,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童話集,自然有它的過人之處。比如它的內容生動形象,故事奇幻玄妙,蘊含著“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的大團圓結局也會讓孩子們開啟人生的第一次道德啟蒙。那么,怎么規避它的上述負面影響呢?

    一些作家已經開始著手改寫一些有性別歧視和美化暴力之嫌的童話。有人將格林童話《侏儒怪》里侏儒怪發怒裂成了兩半的不幸結局,改編成了女主角信守承諾,侏儒怪最后也沒有自殘,兩人最后成為朋友,幸福地一起居住在皇宮。

    以把《格林童話》改編成電影而發家的美國迪斯尼公司,如今也開始放棄那些“傻甜妞”的角色,創造了一些性格獨立、不過分依賴男性的獨立女性。2010年改編自《格林童話》中《萵苣》這一故事的《長發公主》,女主人公就不再像原著里大部分時間就在高塔里坐以待斃,而是一開始就離開了高塔去森林探險,還用長發綁架了一個帥氣的小偷。

    其實,在讀《格林童話》中,我們也可以自己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剖析人物性格,比如肌膚如雪的白雪公主就是完美的嗎?她其實也有自己虛榮的一面:喜歡漂亮的蘋果和衣服。而灰姑娘也并非完美無缺,她除了長得好看和善良外,其實沒有什么特長和自己的愛好。對于那些兇險的謀殺情節,也可以看作是對于現實社會的一次預演。而且,心理學家認為那些含有野蠻殘酷內容的童話故事,有助于孩子渲泄他自己的可怕沖動,怪物和犯忌行為招來的可怕后果也會迫使孩子們向美德靠攏。所以,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格林童話到底可不可怕,關鍵就在于我們這些讀故事的人是怎么讀。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016年第7期雜志、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 發表于 2016-07-06 00:00
    • 閱讀 ( 130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