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蝦米長成大龍蝦,《大魚·海棠》還沒有上映,就給我們講了一個無比勵志的故事。
中國人眼里,十二年是一個輪回,在輪回的起點,是新的開始,導演梁旋孜孜不倦追求夢想已然超越了電影本身。
無論作品最終的成色幾何,在如今缺少信仰的年代,《大魚·海棠》變為了許多人心中的托物,早就跨越了原來的層級。

對于一部動畫來講,它承載了太多不該承載的東西;但站在行業的高度上,它能夠表達的訴求又是遠遠不夠。

這一點與低調八年,默默做事的《大圣歸來》并不相同,因為時間而帶來期待,期待所能積攢的能量是極其驚人的。先不管是正是負,這股能量的確傳達給了我們。

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大魚海棠這個故事是有很多地方都值得談一談,電影、人物、精神、文化。
關于跳票
從點映包括首映禮中,各路明星紛紛為其站臺能夠看出,在文化產業浮躁之勢日盛的時候,凡是認真做事情的人,都會得到大家的青睞。

黃渤站臺

鄧超站臺
雖然經歷了十二年的跳票,投資人來了又走了,但梁旋和他的團隊還是堅持住了,不然2004年制作的flash到如今也就還是個flash。
因為在這些年間,主創團隊和《大魚·海棠》在收獲期待的同時,也收獲了來自各方的質疑。
先是在2011年,彼岸天制作的《大魚·海棠》短片入圍法國昂西動畫節展映單元,并且傳言將會在2012年上映。這一消息頓時引起廣泛關注。

這里不得不提到2013年的那次眾籌。
2013年6月,主創梁旋在眾籌平臺點名時間上啟動了眾籌,45天時間里獲得了158.25萬元的資金,刷新了國內動漫產業在眾籌平臺上的籌資記錄。在同時期完成眾籌的還有《十萬個冷笑話》,后者從獲得籌備金到電影上映,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不得不說,“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是很有效果,不久之后,就在2013年11月,投資方確定由光線影業投資并發行,電影重啟。投資金額在3000萬人民幣以上。
光線對《大魚·海棠》寄予厚望,“要成為動畫片領域的阿凡達”,其檔期被計劃在2015年下半年。


就在大家都以為檔期已經確定的時候,2015年4月,官微突然發布微博表示上映檔期未定,時間仿佛又被撥回了2004年。

就在當天,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教師薛燕平@貓糧的動畫館 轉發微博表示:我對這個片子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興趣了。建議2046年上映吧。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薛燕平收到了一條《大魚·海棠》官博發來的私信——“薛老師,雖然說什么是您的自由,我們也不奢求您支持我們在做的事情。但身為傳媒大學的老師,還是想提醒您,傳媒大學里也有很多優秀的其他老師和優秀學生在參與制作大魚海棠,希望您能為人師表,謹言慎行。其實您表達的只是個人的想法,這沒什么,只是有些憤世嫉俗的學生已經把您的話拿到知乎上,引發了不少沒有根據的妖艷和惡意,望考慮。”

事到如今,這些年零零散散的事情都已經成為過去,《大魚·海棠》也馬上就要脫掉裹了十二年的頭罩,接受市場和觀眾的打分,真心希望這些插曲最終會因為作品的優秀而扭轉局面。
關于源頭

其實梁旋是個很迷信的人,04年的時候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和條魚一起游泳,他覺得這事就和莊子夢蝶一樣牛逼,所以就做了個flash動畫,沒想到一下子火了。
“大魚”段落——
一者‘自由’,自由是人所向往的境地,魚追尋大海象征著人追尋自由.“大魚”段落講的便是一條屬于天空的魚追尋自己歸宿的歷程.二者便是‘歸宿’,在本片中一個小島上的魚向往著回歸大海,便是在表達這種心情。
我是一條屬于天空的魚/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個人/在天空等待

“海棠”段落——
本片中表達的是一種“懷念”的美,既包括了人對未來的期待,也是對從前的懷戀.“海棠”段落延續著上一篇目,看似無所關聯,只是等待篇末云霧散去,她的呼吸她的笑顰,無不牽系隔海的他.這是她和他的心情。
我知道/我開始想你了
我知道/我要啟程了

梁旋曾表示:“我受到非常喜歡的一部西方童話《海的女兒》的影響,”《大魚海棠》的畫風和設定,被多次指出類似宮崎駿的《千與千尋》。

2007年,導演和他的彼岸天將在故事上非常空洞的flash逐漸填滿,借助《莊子》和《山海經》,把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統一起來,利用現代繪畫技術,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內涵。

《大魚·海棠》講述了一個屬于中國人的奇幻故事,它試圖向觀眾展現那條游弋在每個中國人血液和靈魂中的大魚——鯤。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大魚·海棠》里面對客家文化做了神還原,電影里的神居住在“神之圍樓”,就直接取材自東南地區客家的圍屋。導演梁旋認為,圍屋有種“夢一樣的神秘感”,正符合電影的氛圍。

電影中,椿的臥室就位于圍屋的高層。封閉形的圍屋還可以是方形,稱為四角樓。四角樓的四個角會成為防御死角,所以不能做到全方位的防御效果。但方形建筑可以采用磚石等建筑材料,建材受限相對較少。
《大魚·海棠》中的一個關鍵人物湫,就住在一個方形的圍屋中。

電影與客家文化相聯系,也是因為《大魚·海棠》的構思出自莊子。雖然客家人出過許多“儒學”大士,但從根上刨,客家文化中的傳統、信仰、神話體系,均與道家是分不開的。

而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既然主題思想來自“無為”的道,那作為道家最好的載體就是最崇尚道教傳統思想的客家文化了。
關于人物
在《大魚·海棠》中,除了能夠看到《莊子·逍遙游》中的具象萬物,它對《山海經》、《搜神記》中描述的許多上古神獸都做了細致而獨特的刻畫,讓這個簡單的故事內核架上了文化的力量。
椿

外表冷漠嚴肅的少女,擁有萬物生長的能力,內心細膩。“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湫

掌管秋風的少年,與椿從小一起長大,自幼沒有父母,由奶奶撫養長大,掌管秋風。他從小缺少管束,天不怕地不怕,可在內心深處,卻最害怕讓他所愛的人受苦。
鯤

鯤原是人類少年,為了救椿而死去,靈魂變成一條魚。椿為報恩決定秘密飼養鯤的靈魂,并最終幫助鯤返回人類世界。
句芒

他是西方天地少昊的兒子,作為東方天地伏羲的屬神,按照五行西方屬白色。句芒身穿白衣背上生雙翅,腳踏兩條青龍,同時監任春神和木神。句芒手中拿著規和據,來規劃一年的農事,是平衡生態之神。
蓐收

蓐收與西方天帝少昊既是君臣也是父子。蓐收常年居住在泑山,可以在山上望見太陽落山的情景,太陽西下的這段時間主要由蓐收監管,此時夕陽紅暈,所以蓐收也稱“紅光”。 按五行西方司秋,色白,屬金。蓐收手持曲尺,司掌秋收。蓐收一手執斧鉞,在天庭主管刑罰,是殺伐之神。
白澤
生在昆侖神山:白澤住在神話世界里的萬神之山—昆侖山上。白澤是品德高尚統治者的象征。遠古時,有很多兇獸逞兇作亂,大神女媧率麒麟、白矖、騰蛇和白澤共同降伏了它們。大戰中白澤法力被廢,只能流落凡間。白澤有使人起死回生的神力,會說人言,知道世間萬事的來龍去脈,但很少現身,除非有圣人治理天下,才為奉書而出。
帝江(又名渾沌)
渾沌因肚子里的腸子是直的,消化食物極快,因此總是處在饑餓之中;被它吃的人畜無數,簡直就是人肉收割機。無數人與神要剿殺它,但都無法抵擋渾沌歌舞的誘惑,最終還是成了渾沌的食物;倏與忽為報答渾沌的盛情招待,好心為它開鑿七竅,七竅開,渾沌死。渾沌通人性,人內心的一切想法都瞞不住它;渾沌擅歌舞,天籟般的聲音能蠱惑人心
貔貅
貔貅長著龍頭馬身,麒麟腳;能阻止妖魔鬼怪和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在古代表示威武和勇猛的軍隊。元朝的士兵非常崇拜貔貅,戰場上每一個士兵佩戴貔貅飾物,以守吉避兇。
關于情懷
情懷這個貶義詞,屬于誰碰誰倒霉,誰碰誰被黑,不管你是真的抱有遠大的夢想,還是被商業利益所驅使,曾經代表藝術無限榮光的四個字,在浮躁多年的沉浮中,必定會餓的前胸貼后背,人們對其的強烈需求離情懷本質想要傳達的價值之間,差了一個孫悟空。
在梁旋眼里,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這個從2004年就一直盤旋在心頭的念想,也許就會在今年得到始終。因為這個情懷,四散在電影的方方面面。
2012年影片制作進行時,透露出預告配音人選“如果堅持到上映的那天,你們會了解到她無比美麗,一切值得等待。為預告片配音的老人是當年為泰坦尼克(譯制版)配音的老Rose,她已經77歲了。”
影片曾計劃由電影演員為角色配音,章子怡,斯琴高娃等都曾是人選,李少紅、李玉和佟大為也都在微博表示過對影片的支持。
而配樂方面的選擇主要仍是日本作曲家,久石讓、坂本龍一都曾是人選,最終配樂選擇了日本作曲家吉田潔,代表作《穿越時空的少女》。
陳奕迅獻唱主題曲《在這個世界相遇》也算是情懷所至,原本并不熟悉國漫行情的他從沒有看見過這么動人和漂亮的動畫畫面,而其在正式歌詞中的“每條大魚,都會相遇,每一個人,都會重聚”讓他感覺到一股期盼的力量。

關于“妖魔鬼怪”
《大魚·海棠》通過十二年發酵出的話題性給這個時代的人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像是一場萬圣節的狂歡,任其是粉也好,黑也罷,在追求這件事上幻滅的眾人皆隱藏起真實,做起了小丑,將炮彈盡可能的宣泄。誠然,強調“堅持的情懷”不是什么新玩法,《大魚·海棠》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但衷心的希望大家,還是應該等到作品擺在桌上,再去嘗一嘗、嚼一嚼,也不遲。
文化,不就那點事么?
- END -
————————————
分享轉發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喲!
劇透,讓你更懂電影!
關注劇透社訂閱號(Jutou321)
劇透社內容插畫皆為原創
其余配圖來自網絡
歡迎注明來源的轉載 盜用者必究責
編輯:兔小白
插畫:痂禾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