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FAST的疑問與解答
據新華社7月3日電,位于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dàng,水坑、塘的意思)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縮寫FAST)的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3日成功吊裝,這標志著FAST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關于FAST,必定有些問題是你想知道答案的
問題一:FAST會對上空經過的飛機有影響嗎?
從高空看去,FAST的球面就好像一面亮閃閃的凹面鏡,所以很多人擔心晴天的時候它會不會像太陽灶一樣把陽光匯聚起來造成破壞,例如把天上的飛機燒毀什么的。
答案:會有影響,但不會燒掉飛機或者影響航空安全。
1,FAST主反射面的焦比是0.467,這就是說它的焦距是140米,假設它是一個凹面鏡,太陽光經過它匯聚之后,將聚焦在距離鏡底140米的地方,問題是飛機沒事干飛這么低干什么?恐怕還沒等飛機精確的飛到它的焦點處就撞上附近的山頭或者高塔了。
2,FAST的反射面板是用1.3毫米厚的鋁合金板制作的,上面打滿直徑5mm的孔,從遠處看亮閃閃的一片,但從近處看,就跟家里用的金屬漏勺差不多,它對波長較長的電磁波反射率很高,但對可見光的反射率就非常低了,所以即便匯聚太陽光,威力也沒想象中的大和恐怖。
3,當然,對需要在它的反射面焦點處工作的饋源艙來說,就需要考慮“太陽灶”效應的影響了。經過實測和估算,形成“太陽灶”的時候,饋源艙防護罩的外圍溫度最高可以升到47.56℃,略微有些燙手而已,而且持續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
問題二:FAST的球面如何清理?
FAST所在地原來是個直徑幾百米大洼地,植被茂密,可以想見鳥類很多。所以很多人擔心日久天長會不會反射面上落滿鳥糞、灰塵之類的雜物,那么這些雜物垃圾對射電望遠鏡有影響嗎?需要清理嗎?如何清理?
答案:不清理。
真的,前期階段技術人員已經考慮了很多清理方案,甚至設計過可以在反射面上爬來爬去的鞋,但最后都放棄了。原因就是這些東西雖然不美觀,但不影響觀測。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程師原則,就不多此一舉了。
問題三:FAST怕不怕冰雹?
答案:怕。
只有1毫米厚的鋁板,還那么多孔,怎么會不怕冰雹呢?而且大窩凼正好處在黔南州南部的一條冰雹天氣路徑上。好在冰雹這樣的天災可以通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來消除,當地政府已經制訂了嚴密的防雹預案,組織了三道防御線來對抗可能影響到FAST的冰雹。目前FAST建設工地已經經歷過冰雹的考驗了,就在今年的4月6日。
問題四:下雨對FAST有影響嗎?
答案:沒有影響。
首先,射電天文望遠鏡可以不分白天黑夜、不管晴天陰天……全天候觀測天體,這是它相對光學觀測很大的優勢。原因就是降水、云這些氣象因素對波長較長的電磁波的傳播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只對波長較短的電磁波有一些影響,而FAST的工作波長,特別是核心工作波長是幾乎不受影響的。那么,FAST在大暴雨的時候會變成個特大號的澡盆子嗎?不會,我們上面提到,構成反射面的鋁板上已經打滿了孔,它的作用之一就是讓雨水漏過去,避免在反射面內積水,而且反射面下面專門修建了排水渠,可以把收集的雨水排出凼底,避免在反射面下面形成積水。PS順便說一句,反射面下面的植被因為有充足的陽光、水和空氣,是可以恢復和正常生長的,這樣就會對凼底的巖石和土壤形成可靠的保護。所以你看,FAST也是一個環境友好的綠色工程。
問題五:FAST會引來外星人嗎?
看過《三體》的朋友對書中的紅岸基地和它的大雷達天線印象比較深刻,書中的主人公葉文潔用紅岸的雷達向太陽發射電磁波,成功的把地球上的信號傳輸到幾光年外的三體星,最后招來了三體人對地球的覬覦之心。那么,FAST會不會把外星人招來?
答案:不會。
FAST只是被動的接受來自宇宙天體的電磁波,不會主動向外發射電磁信號,所以潛在的葉文潔同志可以死了這條心了。
(作者:飛蠓 | 軟件工程師,業余天文愛好者,科學史愛好者。部分資料來自FAST項目官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