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應激性心肌病:憂傷到”心碎“

    導語:“心碎”一詞往往用來形容極度的悲傷、痛苦,但令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是,那些令人悲痛到極點的意外,竟然真的能讓人“心碎”——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作“應激性心肌病”。而它的俗稱也頗為形象——“心碎綜合征”。

    在日常生活和文學影視作品之中,“心碎”一詞往往用來形容極度的悲傷、痛苦,詞語中的“心”則來自于傳統醫學“心主神明”的思想,并非指代解剖學上的心臟。但令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是,那些令人悲痛到極點的意外,竟然真的能讓人“心碎”——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作“應激性心肌病”。而它的俗稱也頗為形象——“心碎綜合征”。

    1980年,兩位病理科醫生在解剖一些猝死患者尸體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患者生前均不具有嚴重心血管疾病,但在經歷巨大的情感波動后卻紛紛因心臟病猝死。但由于病例數有限,這一現象在發表后沉寂了十年之久。

    而在這十年間,一些心內科醫生也遇到了一類特殊的患者:她們通常為絕經期女性,在經歷重大事件(如親人去世)后發生類似于心肌梗死的癥狀,但針對心肌梗死的檢查卻往往正常,倒是會被檢查出左心室(心臟負責泵血的主要部分)功能嚴重異常。在總結了這些病例的特點之后,1990年日本的一位醫生在學術雜志上發文,正式提出了Tako-Tsubo心肌病(名字來源于患者的左心室改變,恰如日本章魚捕捉簍)這一概念。經過十幾年的爭論和幾度易名之后,2006年,美國心臟學會正式承認了這種疾病的存在,并命名為“應激性心肌病(ABS)”。相對于這個學術化的名字,它有個更為熟知的俗稱——心碎綜合征。

    ABS并非罕見病,事實上,那些被醫生懷疑為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1.5%~2.2%為ABS,但由于其表現和心肌梗死極為相似,發病人群又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危者,因此患者往往會被診斷為心肌梗死并接受相應治療。根據文獻的記載,ABS的表現可以大致歸為以下幾點:

    ◆發作前經歷重大心理刺激(如婚變、親屬去世、意外事故、罪案)或身體刺激(如大手術、過度勞累、重病);

    劇烈胸痛,且常和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相似;

    呼吸困難;

    短暫暈厥,甚至發生休克;

    和心肌梗死有關的檢查(如冠脈造影、驗血)正常或僅輕度異常;

    左心室功能減弱,甚至發生左心衰竭。

    雖說ABS的癥狀表現很嚴重,而且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但在臨床上診斷和治療ABS并不困難。對于疑似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有明顯的情緒或身體誘因且并無心肌梗死的證據,通常即可診斷ABS。對于確診的ABS患者,只要消除相關誘因,并使用一些對癥治療的藥物,病情往往會在幾天之內完全康復。盡管有一些復發的病例報道,但一般而言,ABS并不會反復發生。


    • 發表于 2014-01-13 00:00
    • 閱讀 ( 98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