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你總會擔心沒鎖門?

    導語:你肯定有過出門了,卻不記得門鎖好沒,有時還會回去檢查一下的經歷。其實,這就是強迫癥。人們似乎被一種力量驅動卻又無力抗拒,在不自愿的情況下不斷產生特定想法或行為。強迫癥由兩個要素組成:一個要素是強迫性的思維,指揮之不去的念頭;另一要素是強迫性的行為,指反復發生的特定行為。

    許多人都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心里總是想著某些事情;腦子里不斷回響著某個不愿聽到的旋律或聲音;不把某個物品規整到秩序井然就心神不寧;離開家門后總要反復多次回去檢查門是否已經鎖好,等等。這些例子中,人們似乎被一種力量驅動卻又無力抗拒,在不自愿的情況下不斷產生特定想法或行為,其中,最常聽到的故事可能就是關于鎖門的了。那么,這些人是否都得了強迫癥呢?

    為了更好地理解強迫心理或強迫癥,我們假想一個場景:

    小強和女友約會,見面后突然感到焦躁不安。女友不解,問為何事,小強撇下一句“我得再去看看”,便頭也不回地回到家。回去了,他卻沒進家門,而是使勁地、反復地擰門外把手,檢驗門是否已經鎖好。再三確認門已鎖好后才想起約會的女友,這種事發生了不止一次。小強的女友終于忍無可忍,決意分手,不論小強如何哀求最終也未能挽回局面。

    什么是強迫癥?

    強迫癥,英文為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中英比較,英文名稱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強迫癥的本質。按照英文名稱,強迫癥由兩個要素組成:一個要素是強迫性的思維,指揮之不去的念頭(Obsessive);另一要素是強迫性的行為,指反復發生的特定行為(Compulsive)。

    但是,即便你有無法揮去的念頭、有反復發生的特定行為,也只能說明你具有了強迫心理或強迫癥的傾向,還不能確定你患上了強迫癥。若是強迫癥,還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伴隨揮之不去的念頭,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也因為這一點,強迫癥被歸類為焦慮癥的一種;第二個條件也是診斷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通用考察點,即你的強迫行為是否導致你的生活產生混亂,甚至難以為繼。以前面假想情景中的小強為例:強迫思維伴生的焦慮情緒驅使他不顧撇下女友的后果,最終陷入失戀分手的困境,基本可以斷定小強患有強迫癥了。

    其實,還有一個條件就是“非自愿”——雖然已經隱含在上述兩個條件中,但還是有必要單獨提一下。因為在平靜的情緒下,強迫癥患者們也和普通人一樣,并不覺得自己的想法、行為是必要的。

    患上強迫癥的個體,往往會面臨精神和現實兩方面的困境;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患有強迫癥的人不在少數。據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估計,約有兩百萬美國成年人患有強迫癥,約占美國總人口的0.7% 。考慮到強迫癥成人中約有三分之二早在孩提時代就有強迫癥端倪,而孩子們絕大多數還未得到診斷,因此患美國人中患有強迫癥的比例遠遠不止0.7% 。

    強迫癥的病因

    關于是什么原因導致一個人患上強迫癥,答案仍然撲朔迷離,或者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解釋。

    一些神經心理學家猜測,強迫癥的發生跟大腦血清素異常有關,雖然目前幾乎沒有可靠的研究考證出這種聯系的細節,但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對強迫癥的治療確有效果,證明大腦血清素與強迫癥之間存在聯系的推測并非空穴來風。

    分子生物學家Ozaki等人的研究發現,強迫癥可能是基因變異的結果;研究者還發現,強迫癥患者有關血清素傳遞的基因發生了突變。

    另一項由北卡羅來納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布拉莫維茨(Abramowitz)等人發表在《柳葉刀》上的論文認為,45%-65%的強迫癥病因可以歸結為遺傳因素。

    進化心理學家布拉查(Stefan Bracha)認為,強迫心理或行為具有某種進化優勢,適度的連續檢查是一種提高警覺預防外敵的策略。心理學中有一個葉克斯-多得森定律,證實焦慮程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呈“倒U”曲線,中等程度的焦慮情緒下能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這個定律為進化心理學對強迫癥的解釋提供了依據。

    強迫癥的治療

    按照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的意見,治療強迫癥的方法是:心理療法、精神藥物,或者二者兼施。

    在治療強迫癥的心理療法中,首推認知行為療法。這種療法通過特定程序指導患者掌握思考、行為或者應對情景的方法,幫助患者減少焦慮,進一步減緩強迫念頭或行為。如果只針對強迫行為,那么不妨采用效果樂觀的暴露療法,即在治療時讓患者在與現實盡可能一致的情境下產生恐懼反應,并體驗到所恐懼擔憂的事并沒有發生,如此反復,逐漸讓患者的恐懼反應降低到正常人水平。

    當強迫癥狀比較嚴重時,必須考慮服用精神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是一種抗抑郁藥物,對強迫癥也具有顯著療效。但是,用抗抑郁的藥物治療強迫癥見效慢,一般需要10-12周方有效果,而且可能會產生頭疼、眩暈、困乏等副作用。有時,醫生也會開出抗焦慮的藥物來治療強迫癥,這些藥物對強迫癥能迅速起效,不過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一般不會建議長期服用。

    在強迫癥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自助和互助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一般情況下,被確診患有強迫癥會讓人感到“丟人”,產生不愿見人的想法。此時,親朋的鼓勵能夠幫助患者對醫生和治療方案充滿信心,堅持接受專業治療。另一方面,患者本人也有必要“強迫”自己接受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調節飲食、參加體育鍛煉、積極與醫生溝通病情等等。這些措施能有助于堅持接受治療,也有助于治療結束后減少復發的概率。

    其實,在各類精神疾病中,強迫癥并不難治,隱瞞或無知才是大忌。如果小強能做到坦誠面對,了解相關知識,向女友直說自己的困苦,得到女友的理解和鼓勵并接受專業的治療,那么生活回到正軌并非難事。


    • 發表于 2014-01-24 00:00
    • 閱讀 ( 87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