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病人陷入危急,標準治療不能更快起效的時候,糖皮質激素能挽救危在旦夕的生命,并為進一步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但另一方面,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導致一種被稱作“庫欣氏綜合征”的疾病。這是一把雙刃劍。
在醫生手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英雄:在病人的病情錯綜復雜、醫生幾乎束手無策的時候,它的出場挽救了危在旦夕的生命,并為進一步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病人已經陷入危急,標準治療不能更快起效的時候,和標準治療一起使用的它又讓病情趨向穩定,從而使標準治療能夠更好起效。但在患者眼中,它不但沒有任何功勞,反而成為了十惡不赦的惡魔,背負了諸多罵名的同時,很多患者還主動拒絕它的援助。這位在危急時刻沖鋒陷陣,成功之后卻深藏功與名的英雄,就是令很多人談之色變的糖皮質激素。
出身不凡,臨危受命
在調節機體激素水平平衡的重要器官——腎上腺之中,每天都會產生分工各異的“三兄弟”——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和性激素。基于分工原因,腎上腺只能生產比較初級的性激素,具體加工則要靠性腺或其他組織的幫助。鹽皮質激素很名符其實,在體內主要負責調節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至于今天故事的主角——糖皮質激素,平日里的工作是指揮機體的營養物質(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并為機體度過危急情況做好準備。
但在醫生手中,由于使用的劑量要大于生理需要,糖皮質激素所能發揮的效應就會遠遠不止上述的幾點了。糖皮質激素本身并不能完成生理功能,但它能夠與細胞核相結合,從而指揮細胞內合成相關的酶來發揮作用。它之所以能用來搶救危重疾病,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三點核心作用:抗炎(對抗體內的炎癥反應)、抗過敏(強有力地阻止體內的過敏反應)和免疫抑制(抑制體內的免疫系統過分活躍),而這三點核心則和下列機理密切相關:
◆皮質激素會在病灶周圍聚集,給病灶周圍的免疫細胞發放“撤退”指令,進而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或抑制器官排斥反應;
◆皮質激素可以穩定周圍的環境,減少炎癥“信使”的產生并攔截前往特定區域的免疫物質和細胞,防止炎癥加劇;
◆抑制局部一切和殺傷有關的反應(如吞噬反應和溶酶體內酶的釋放),從而調停細胞之間的“廝殺”。
基于炎癥反應、過敏和免疫系統活躍是絕大多數疾病發生和加重的罪魁禍首,因此,糖皮質激素這種“面面俱到”的特性,使得它尤其適合擔任搶救用藥的角色。如今,糖皮質激素沖擊療法(短期內應用大量糖皮質激素)成為了很多疾病危重期搶救的“殺手锏”。
不僅僅是對癥治療
很多人都把糖皮質激素看做“治標不治本”的對癥治療藥物,甚至連說明書上也會印有“糖皮質激素僅僅是一種對癥療法”的字樣。但隨著人們對它的研究逐漸深入,在很多疾病之中,糖皮質激素也開始成為對因治療的重要藥物:
對于哮喘患者而言,糖皮質激素強大的抗炎、抗過敏作用不僅可以迅速緩解患者的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長期應用時還可以徹底改變患者對過敏原的過度敏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很多哮喘患者往往在接受幾年的吸入激素治療后停藥,并不再復發。而在同屬過敏性疾病的濕疹中,糖皮質激素又可以持續改善患者的癥狀和皮膚損害,且副作用遠小于其他替代療法(如免疫抑制劑),也逐漸成為了濕疹治療的金標準。
鑒于對因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往往不能在危急時刻迅速發揮作用,而糖皮質激素又具有與免疫抑制劑效果相同、起效更快的特點,因此,對于各種情況兇險、呈暴發性進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和免疫抑制劑、血漿置換(“換血”)并用的糖皮質激素沖擊療法成為了醫生與死神搏斗的殺手锏。
福兮?禍兮?
和其他藥物一樣,糖皮質激素也是不折不扣的雙刃劍。如果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導致一種被稱作“庫欣氏綜合征”的疾病:體內的脂肪重新分布并大量聚集在面部、背部,機體的糖類、蛋白質代謝異常甚至高血糖,有些患者停藥后自身的激素分泌也會異常。
至于基層醫生慣用的一種方法——給細菌、病毒感染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背后則隱藏著致命風險: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會造成“疾病已好”的假象,但免疫抑制作用卻會促使感染由局部向全身各部位擴散,甚至引發敗血癥、血流感染,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曾有很多普通感染患者在接受糖皮質激素療法后感染迅速擴散到無法控制的程度,最后死于播散性感染!而也有很多因嚴重疾病危在旦夕的患者,僅僅是以擔心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為由,拒絕使用糖皮質激素,最終因原發疾病無法控制而去世。
對于各位患者而言,自身的知識水平可能無法做到對醫學知識有透徹、全面的了解,但無論在什么時候,選擇可信的醫療機構就診、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都是對自己健康最大的保護。糖皮質激素,亦是如此。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