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買澆愁”,不僅讓錢包很受傷,還不管用。
眼下,所有的節日都成了購物節。去年“雙十一”,一個電商平臺的交易額就輕松突破一千億,讓人驚嘆“剁手黨”的購買力實在是恐怖。
不過,日前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稱,太愛“買買買”,有可能是得了精神病——強迫性購物癥,又稱購物成癮。而大學生和女性,是該病的高危人群。
多買幾件衣服而已,就是病得不輕了?
太愛買是精神病?沒那么嚴重
有了網絡購物后,“逛街”越來越方便,海外淘貨、貨比三家都不是問題。這使得許多人的購買欲空前高漲,催生了“剁手黨”,一天不買點東西都會不開心。
不過,喜歡購物,可不同于強迫性購物癥。
倪智勇醫師介紹,大多數人并不會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購物消費上,強迫性購物者則整天忙于購物和花錢。
而且,強迫性購物癥的人,只注重買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絕大多數人購物,出發點是“這樣東西我需要”,而強迫性購物者買東西,是為了在買的過程中體驗到滿足的心情。普通消費者在購物之前,會有計劃、有預算,而購物成癮者大多不計劃。
再者,強迫性購物癥有特定的診斷標準,過度購物只是癥狀之一。
哪怕真的有強迫性購物癥,那也只屬于心理疾病的范疇,并沒有達到精神病那么嚴重的地步。
所以,不能說經常“買買買”,就一定是患上了強迫性購物癥,更不能說就是精神病。
真正的購物成癮,多有抑郁癥
強迫性購物癥患者購物時,常“充滿快感和激情”,而購物后,可能會產生負罪感。但無法購物時,則緊張、焦慮和不安。
強迫購物的行為,一方面會明顯影響到社交和工作,或者導致其產生財務危機。另一方面,這類患者對于購買的關注、沖動和消費行為,也會使自身產生明顯的壓力和痛苦。
如果不及時調整,會導致個人財務和社會功能進一步惡化,還很可能發展成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等。
相關研究也表明,強迫性購物癥患者中,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病率較正常人群高。
“剁手黨”能自救嗎
倪醫師表示,可以嘗試自己調節,在購物前給自己多一些時間考慮,對自己日常購買的渴望和購買行為進行記錄。
如果“買買買”已經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可向醫院或正規專業機構的心理咨詢師,或精神心理科醫師尋求幫助。對于強迫性購物癥,一般可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情不好去購物?愁上加愁
一些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通過購物來發泄。對此,倪醫師說:“‘借買澆愁’只會使情況雪上加霜。”
他建議,面對消極情緒,更好的排解方法是,找家人、朋友傾訴,學會尋求幫助。
另外,還可以通過培養運動習慣、學習一些新技能、參加團體活動等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一直盯著“買買買”這件事。
編輯:郭瑋婷
原文來自:家庭醫生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