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兩個人生活久了,真的會越來越像么?

    很多人都說,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久了就會相互越來越像。如果這兩個人是夫妻,一般就認為這叫夫妻相。那么,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真的會越來越像嗎?

    圖片來自網絡

    先來看看解剖學容貌是什么?

    人的容貌可以分為物理外觀的容貌和個人綜合形象。能夠被我們感受到的容貌是這兩者結合起來的一種感覺。警察叔叔在抓壞人的時候會告訴你,除非做了整容手術,成年的人的面部骨骼特征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些特征可以用一系列的可測量的度量來表示,比如瞳孔間距,眉弓間距,鼻翼間距等等。這些數據構成了我們的物理外觀容貌的基礎。我們也把這種容貌稱為解剖學容貌。

    如果我們從客觀的解剖學上的容貌來看,夫妻兩人的容貌是不會有太大變化的。然而,很多人都會說,兩個人一起久了就是會越來越像。這個問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完全的錯覺,還是確有其事?

    圖片來自網絡

    關于夫妻相的解釋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密歇根大學的Zajonc等人曾經做過一個很著名的實驗:

    上面的男士和下面一排女士哪個更可能是夫妻?

    他把12對夫妻的年輕時候和年老時候的照片搜集起來。這些夫妻都在一起生活了25年以上。然后讓74名大學生志愿者分為兩組去看這些夫妻的照片。一組去判斷這些人面部特征的相似性,另外一組去判斷他們結婚的可能性。結果研究者非常吃驚的發現,如果是剛剛結婚的夫妻的照片,志愿者們對于他們結婚的可能性以及兩人容貌的相似性的判斷基本上不靠譜。僅僅比隨機亂猜好一點。但是對于結婚25年之后的照片則不一樣了,至少在統計學上,這些毫不知情的志愿者的確能夠更好的從照片當中找出最可能是夫妻的照片。

    這種情況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對這種現象有很多的解釋,一種解釋是長期生活在一起,共同的地理環境,飲食習慣會讓兩者驅動。比如在試驗中,一對夫妻來自亞利桑那州,那里的陽光和干燥氣候讓這對夫妻的膚色顯得比較深,臉上皺紋也比較多。長期生活在一起喜歡高脂肪食物的兩人,臉上的脂肪也會顯得比較多。很多心細的志愿者可以通過這樣一些蛛絲馬跡找出最可能的夫妻。這很可能是夫妻相的一種解釋。

    另外一些解釋則更為復雜。大約在一個世紀以前,法國的物理學家依色瑞魏恩堡Israel Waynbaum就曾經指出,長期做出特定的表情會影響到面部肌肉的發育特征,而神經系統的活動肯定又會表現在面部的表情上面,時間長了,比如樂觀、開朗、抑郁、憤怒等情緒就會逐漸轉化成了特定的相貌了。一對夫妻如果相互影響,大家都喜歡做出樂觀的表情,幾十年之后,兩個人就會都有一張樂觀開朗的臉。

    不過魏恩堡的理論僅僅是一種假說,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為什么就會更容易出現共同的表情呢?看到自己配偶經常做出表情自己也會做出類似的表情嗎?這個問題如果不從神經機理上獲得解決,這個理論依然是一個假說而已。

    圖片來自網絡

    鏡像神經元的出現

    這個問題到了20世紀末,才有意大利帕爾馬大學的科學家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的一個發現解決。里佐拉蒂在一次試驗中發現恒河猴的運動皮質當中有部分神經細胞在把食物往嘴里送的時候會放電。最開始他認為這些細胞就是和進食運動有關的細胞。但是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些神經細胞,不但在看到別的猴子把食物往嘴里送的時候會放電,甚至在看到人類把食物往嘴里送的時候也會出現放電。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所有靈長目的運動皮質當中,都有這樣一些神經元。他能夠在看到別人做某種動作的時候伴隨著這種動作一起放電。

    對于面部的運動,很早的時候嬰兒就會對朝夕相處的人的特定表情做出反應。

    當你整天看到配偶的各種表情的時候,實際上你的大腦皮質里面對應的一些和表情運動的神經元也在進行相應的活動,朝夕相處的兩個人,就是這樣進行著類似的運動神經元的相互放電,直到幾十年之后,被別人觀察出來,這就成了“夫妻相”。

    鏡像神經元的出現還有更加深刻的進化上的意義。在鏡像神經元出現之前,所有動物都智能通過基因來進行各種生存技能的傳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算是某些動物在生存活動的時候偶然習得一些新的技能,這樣一些技能也會伴隨著動物的死去而消失,它的后代依然需要從頭學習。但是從靈長目開始,鏡像神經元使得各種后天習得的神經活動可以通過動物之間的相互模仿流傳下去。各種復雜的發音模式,細微的表情,乃至使用木棍和石器,都可能通過鏡像神經元從一個個體傳到另外一個個體。只要這種活動有利于個體的生存,就可能通過同樣群落里面的其它動物保存下去,和兩個個體之間有沒有血緣關系無關。隨著這種刻畫在神經系統里面的信息逐漸積累,靈長目動物獲得了遺傳進化之外的另外一種進化途徑——文化和行為的進化。

    通過鏡像神經元,越來越多的神經活動慢慢傳遞下去。這種傳遞反過來使得人類的神經系統活動模式更加復雜,直到人類開始有了語言,有了文字。語言和文字聲音圖像各種媒體又使得更加復雜的信息長期保存并且持續流傳,這些流傳下來的信息深刻地改變著人類自身和人類周圍的世界。

    夫妻相是一個很小的神經生物學現象,但是它的背后則是整個人類行為進化的基礎。

    編輯:紀阿黎

    (專家:彭謹,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神經生物學教研室副教授,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 發表于 2017-03-16 00:00
    • 閱讀 ( 94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