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桃花、梨花、菊花……連百合都出墻了。
要是宋代詩人葉紹翁還在的話,他根本不會想到,現在的花呀,竟然如此不安分。
其實娛樂圈的出軌事件,無論是頭頂草原還是頭頂綠帽都比比皆是。
但為何偏偏就是綠色這種充滿和平氣息,生機盎然的色彩,竟然和男性的奇恥大辱捆綁在一起呢?
今天朕就來跟大家聊聊古代那些的綠帽子來歷。

在中國,男人有兩大仇,其一是殺父之仇,其二就是奪妻之仇,兩者都是不共戴天。
而這頂專門為男性量身定制的產物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民間通俗版本之隔壁老王緩緩說來:
話說古代有一對小夫妻,妻子負責在家貌美如花,丈夫負責出外掙錢養家,一出門就是好幾個月,而賣布的隔壁老王,總是趁著她丈夫不在家和碧蓮做不可描述的事情。
有一天,碧蓮的丈夫又出門了。老王迫不及待地跑到碧蓮家,正準備開車之時,萬萬沒想到,出門打獵的碧蓮丈夫忽然回來了!老王嚇得屁得不敢放,慌忙躲到了床底哆嗦地等了一個晚上。
打從這次慘痛的經歷過后,碧蓮和老王也發現這樣做太危險了,于是合伙想了個好主意。貼心的碧蓮讓老王給丈夫做了一頂綠色的帽子,并和老王約定,以后只要看見丈夫戴著綠帽子出門,你就可以來啦。
以后但凡碧蓮的丈夫帶著那綠俊帽外出,就是老王和碧蓮翻云覆雨之時。
于是,綠帽子的傳說就這樣流傳開來了。
說到這里就有熱心的童鞋提問了:
為何碧蓮這么多顏色不挑,偏要挑綠色給丈夫做帽子咧?隱喻妻子出軌,為啥就不能是紅橙黃青藍紫色的帽子咧?
這皆是源于古人對顏色有著謎一樣的執著和要求。
在古人看來,綠色向來就是一種很low的顏色,他們把顏色區分為“正色”和“間色”,不同的顏色象征著不同的等級和身份,而綠色地位不高,正是因為它是間色。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就有說道:
“玄是天色,故為正;纁是地色,赤黃之雜,故為間色;皇氏云,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之色;不正謂五方間色也,綠、紅、碧、紫、騮黃是也。”
簡單來說就是,綠色是是屬于那些低賤的農民階層的配色,高貴種族連配色都是正色,如紅黃藍白黑這五種顏色。
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綠衣黃裳,心之憂矣”,綠色為賤,這里有小三上位的隱喻。
在春秋時,就有賣自己的妻女求食者,都要包一條綠頭巾,來區分貴賤。
到了漢代,《漢書?東方朔傳》也有寫到,漢武帝在拜見姑姑陶長公主時,說了一句“董(偃)君綠幘傅韝,隨主前,伏殿下。”
董偃是陶長公主的情夫,而綠幘,是打雜的人才穿的衣服,又叫賤人服,漢武帝這句話正是羞辱董偃。
甚至,在《封氏見聞錄》也有記載,當時官吏對犯人懲處,是“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
也就是說,只要給你包個綠頭巾,就是一種極大的羞辱。
而且綠色即使作為官服的顏色,其排名也始終不高,在唐代和明代,都是品級極其低的官員才穿各種各樣的綠袍。

不過在這些朝代里,綠色也僅僅是不討喜的顏色而已,并沒有男女私通之意,那真正有綠帽子隱喻又是什么時候呢?以及賦予綠帽特殊意義的人又是誰呢?
是的,正是咱們的明太祖朱元璋同志。

朱元璋在收復中原之前,早就對中原的紅燈區有著深深的鄙視。
于是一上任明朝CEO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教化人們,讓人們知道廉恥,下詔規定這些三陪妹子必須頭戴“角冠”,穿長袍,和良家婦女區分開來。

不但如此,朱元璋還規定,身為三陪妹子的丈夫,也要接受道德的批判,逼著愛人做這等事情,暗想也不是什么好男人。
他們必須要頭戴綠頭巾,腰系紅布帶,腳穿毛豬皮鞋,而且這些男子不能在街道中間行走,必須靠左右貼著路邊走。
以后人們見到男子戴綠帽子就知道他的妻女是娼妓,于是“戴綠帽子”就俗話成女性出軌與其他男子有私情的象征。

綠帽子的由來在民間還有很多種說法,不管怎么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戴綠帽都成了男性心中的大忌。
且不管羽凡頭上帶了綠,生活過不過得去。
問題是,關公到底招誰惹誰了……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來源:朕說】
朕說:做最有趣的歷史。歷史也可以不端著,換種方式讓更多人喜歡歷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