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上廁所6—8次,一年約2500次,人的一生約有3年時間在廁所度過。出門在外難免要上公共廁所,而廁所的衛生問題卻另人們十分困擾。每天我們在外使用公共廁所的機會和頻率遠遠超過家里的“私家衛生間”。對潔癖人士來說,想到公廁里到處是細菌就讓人頭皮發麻,尤其是,坐便器可能被成千上萬個陌生人坐過,即使是蹲坑,如果被千萬人蹲過想必也是臟臟的!但是有沒有相對而言較為干凈的公廁呢?
根據人們入廁的習慣調查:如果有三個空檔, 男人通常是28%的人選最外面這間,40%的人選中間,32%的人走到最里面那間。同樣的,婦女:34%選擇第三間,29%的人選第一間,37%選中間。但是當左邊攤位被占領時, 男人們:有73%的人走到了最遠的地方,而婦女卻是65%的人移動到最遠。鑒于相同的選項線,人們“確實喜歡中間的一個。”
近日,美國名人電視醫生Mehmet Oz教給了人們怎么選擇最干凈的隔間的方法:那就是,選第一間!為什么呢?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大家都認為第一個隔間一定是最多人去的,肯定也是最臟的;二是有些人比較注重個人隱私,認為第一個隔間容易在方便時被人打擾。
Oz博士認為,大部分人都會選離門最遠的隔間,因為在上廁所方面,大家都想要更多隱私。所以第一間其實是最少人用的,細菌含量也最少。Ozh呼吁人們:“下次別再跳過第一間了!”不過空口無憑,第一間是不是真的就干凈呢?

美國一檔節目做了實驗,地點選在加州海事學院的一間男廁所。節目組在每個隔間安裝機械自動計數器,通過開關門的次數來記錄每個隔間的人流量。接著,又請專業清潔人員對衛生間進行了“地毯式大清掃”,以確保實驗檢測到的細菌不是之前留下的。96個小時以后,節目組對每個隔間的馬桶進行了細菌采集,同時整理了機械開關統計的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各個隔間的使用次數和菌落數分別是:1號隔間的使用次數為23次,菌落總數162個,而2號隔間和3號隔間,使用次數分別是38次和34次,菌落數遠遠大于1號隔間。公廁最干凈的隔間居然是1號隔間——那個許多人認為最臟的隔間!
不過也有調查認為在隔間的喜好上“男女有別”,科學研究表明,這種“最后一檔”的做法更傾向于女性,男性更有可能在公共廁所使用第一個攤位。如果是這種情況,男人最好選擇離門最遠的隔間,因為它可能被最少使用,因此攜帶最少的細菌。

廁所不僅干凈衛生,而且有文化品位。無論是殘疾人專用的盥洗室,還是男用、女用盥洗室,都要非常整潔。因此我們不應孤立地把它作為一座公廁,而應把它作為環境的產物和與環境相互依存的物體,更應把它作為一次從每一個細節開始保護環境的行動,共同承擔起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的責任。(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