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及太空旅行時,人類從不缺少熱情,特別是前往火星。到本世紀三十年代,人類將在完全獨立于地球的火星殖民地生活和工作。中佛羅里達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和美國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沼澤工程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菲利普?梅茨格(Philip Metzger)說:“成功地殖民紅色星球將取決于三種關鍵技術或‘殺手’級應用程序,這些技術將有可能為潛在的火星殖民地供應物資。利用這3個應用程序使人類移民火星將成為現實。只要建立起來供應鏈后,移民火星將變得十分可能。”
Metzger告訴Space.com:“就如Facebook一樣,它是非常有殺傷力的應用程序,使人類應用空間成為可能。”他確定的殺手級應用程序是:改進太空船的推進劑,進而開采小行星;在太空中建立巨大的天線,以解決地球上指數級增長的互聯網數據需求;并向地球傳遞清潔能源。NASA官員和其他專家都強調說:“但最好不要把努力視為一場比賽,為了一個永久的紅色星球殖民地成功,緩慢而穩定可能是最好的節奏。這種緩慢的步伐將使政府和私營機構能夠建立必要的供應鏈。”


殺手應用#1:采礦小行星推進劑
小行星采礦被認為是潛力無限的產業。發射后使用電動推進器進入地球靜止軌道的傳統衛星,位于地球上方22000英里(35,400公里)處,這次旅行可能需要6到12個月的時間。用航天器去挖掘小行星的巖石資源,然后提取礦物質和水分子,然后將收集的資料與衛星匯合,從而改善小行星采礦器的建造成本,燃料成本,和空間拖船成本。。越來越多公司希望充分利用小行星上的資源,在挖掘出水和貴重金屬等材料后,企業可以將它送回地球,隨著太空探索產業的發展,甚至還可以直接在太空將這些商品出售。

殺手應用#2:3D打印空間天線
人類對互聯網數據的需求每10.5個月就會增加一倍。大約十年來,這種需求將超過能力,而且公司將無法快速鋪設新的光纖電纜來跟上。包括SpaceX和OneWeb在內的一些公司正在推進計劃,將數千個小型互聯網衛星發射到大約750英里(120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以保持數據的流通。Metzger說:“這個解決方案將會讓我們再來幾十年的互聯網,但這并不是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案。”他預計將從小行星開采出來的金屬礦石用3D打印出巨大的互聯網天線。3D打印在太空中的技術已經在開發中。理想情況下,天線將作為多層系統的一部分,其中高優先級請求可以通過光纖和低地球衛星路由,而較不迫切的需求可能流經地球同步衛星。Metzger補充說,公司可以賺取收入,互聯網是一個萬億美元的行業。
殺手應用#3:將清潔能源傳送到地球

到2040年,地球上的所有可用能源將會耗盡。因此,人類需要超越地球,尋求可持續的能源。Metzger說:“如果我們做第一個殺手級應用程序,推進劑采礦,那么這將導致第二個殺手級應用程序,在太空中制造大型天線。由此我們可以建造這些基于太空的太陽能發電系統,而無需發動一切。到那時,太空的經濟引擎將會嗡嗡作響。人們將能夠多元化。更多的基礎設施和行業將能夠進入太空,使其不必將軌道上的物資投入使用。”
Metzger非常樂觀說:“最終,你得到一個完整的供應鏈,而且太空中的行業越多。”我相信人類無窮的欲 望和資本逐利性會促使太空旅行的迅猛發展。(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