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消息,4月8日,反腐題材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書記的扮演者吳剛在其微博上表示:“越來越國際化了。”并連發三個點贊手勢,配圖正是BBC對該劇的新聞報道截圖。
隨著《人民的名義》的熱播,“達康書記”瞬間成為網紅,一系列表情包也在網上熱傳,網友瘋狂的討論讓該劇迅速登上熱搜榜。如今,《人民的名義》直接飄洋過海火到了海外,連BBC都發布文章介紹這部中國反腐題材電視劇。

▲BBC網站截圖。
BBC報道《人民的名義》強烈的真實感掀收視熱潮

由吳剛、陸毅等主演的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這部劇不僅得到了不少國內觀眾的認可,也獲得了國外媒體的關注。一些媒體稱,這部劇堪比美國的《紙牌屋》。
日前,BBC報道了《人民的名義》掀起收視熱潮的情況,并分析,對腐敗案件“大尺度”的呈現以及對檢查機關官員的正面塑造是這部劇成功的兩大主因。
《人民的名義》有不少對政府官員腐敗案件的“大尺度”呈現,比如處級干部四年受賄2億多現金,副市長案發后連夜潛逃美國等情節。BBC在分析這部劇國內反響強烈的原因時援引了一些國內觀眾的微博評論,“強烈的真實感”是很多觀眾看過這部劇后的感受。
同時,BBC也強調,對腐敗案件的真實呈現只是這部劇成功的原因之一,劇中對檢察機關官員的正面塑造同樣功不可沒。
同類題材中“最大尺度”90后觀眾直呼過癮
周梅森在創作時,特別以“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方式,觸及了副國級“大老虎”的貪腐問題。
導演李路表示,“對于電視劇而言,‘副國級’可能只是一個概念,但它更體現了中國的民主法治進程、反腐力度,這是偉大的進步。老虎蒼蠅一起打,這種決心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劇也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和力度。”
這種“大尺度”的反腐劇也令不少年輕觀眾大呼過癮。開播后,不少網友將該劇評價為“五不劇”,即不拼顏值、不拼咖位、不抄襲、不賣腐、不用“流量演員”。
隨著劇情層層推進和口碑實力發酵,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觀眾開始追劇,并迅速成為該劇的鐵粉,豆瓣評分也一路飆升至9.1分,成為中國大陸電視劇行業口碑新標桿。

“不看劇,都沒法和別人聊天了”,年輕觀眾對“小官巨貪”“人民幣墻”“花式點鈔”“搞事情的工人”“達康書記”等話題熱議不已,飾演趙德漢、李達康的侯勇、吳剛兩位“老戲骨”更是出乎意料圈粉無數,瞬間擁有大批“迷妹”。
很多95后網友都驚呼,看一眾演技派老戲骨們飆戲,揭露官場黑暗,言語之間的你來我往酣暢淋漓,真實而深刻。與此同時,眾多官員輪番登場,頗有點科普和解密的色彩,這對官場還很陌生的90后來說,新奇感十足。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