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想不到的進化利器——烹飪

    早餐:粗纖維苦葉、水果

    中餐:樹皮、水果、生的猴肉和猴腦

    晚餐:蛆、樹葉、水果

    這是與我們親緣關系最近的近親物種黑猩猩每天的菜單,難吃又單一,而人類卻有成千上萬的食物可以選擇,并且通過各種方式加熱,使它們的化學組成發生改變,即烹飪。

    烹飪在人類社會中無處不在,從北極因紐特人到北撒哈拉沙漠的捕獵、采集者。這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具有變革意義的偉大發明。然而,烹飪究竟于何時何地開始?

    無火不食

    烹飪不能沒有火(有賴于科技的發展,現代的電磁爐確實沒有火了),因此尋找人類控制火的證據可以幫我們找到答案。根據考古記錄鑒定人類點火的證據是比較棘手的,證據一部分隨著煙霧飄飛逝去,而余燼則難以從自然火中區分。因此,考古學家們進入洞穴中尋找跡象。他們在南非北開普敦省的奇跡洞(一個遠古人類洞穴)中找到了火燃燒后的灰燼的痕跡。這一證據表明遠古人類至少在100萬年前就能燃火了,這正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直立人所在的年代。考古學家還在這里發現了燒過的骨頭碎塊,說明直立人烤過肉類。

    灶臺的出現為人類烹飪的開端提供了更進一步的證據,在英格蘭東南部,考古學家找到了最古老的灶臺遺跡,距今40萬年。考古學家還在25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許多居住地發現了灶臺,一些灶臺中還留有燒過的骨頭。通過分析尼安德特人的牙菌斑,考古學家發現,他們會用香草為食物增味。但考古學家無從得知他們是否已經形成了烹飪的習慣。

    現代人類開始烹飪的最早證據是一批烹飪器皿——陶盆,距今2萬年。那時第一批陶盆在中國制造,陶盆外側的焦痕和油煙顯示出它們是烹飪的器皿。

    烹飪促進人類進化

    但以上證據并未展示出人類烹飪的清晰畫面,我們還需要從其他地方尋找線索。

    在大約190萬年前,古人類的身體開始發生一些重大改變。直立人(距今180萬-50萬年前)與其祖先相比,具有較小的牙齒和身體,以及較大的腦部。靈長類動物學家理查德·蘭厄姆提出了一項尚有爭議的假設:這些變化都是因為吃烹飪過的食物而產生的。這就意味著烹飪從190萬年前就出現并大規模應用了。蘭厄姆甚至相信,正是烹飪促使人種世系從類人猿(450萬-100萬年前)開始分叉,如果沒有烹飪的食物,智人(包括3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就不會出現。

    因為腦部變大需要補充腦部能量,身體必須提供足夠的熱量,而生吃食物吸收的熱量有限,所以可能會需要花費幾乎一整天覓食和進食。黑猩猩差不多每天都連續不斷地覓食,大猩猩和猩猩則一天花費9小時進食。而我們現代人的大腦是黑猩猩的兩倍大小,如果只吃生的食物,要吃更長時間。而且由于未加工過的食物難以消化,我們的腸道又太小,無法讓食物在腸道中停留足夠長的時間充分消化和吸收。加上食物中的細菌未被除滅,細菌在腸道內會與腸道搶奪食物,致使吸收嚴重受限。

    小型牙齒和下巴也使人類無法生吃食物。它們太小,無法磨碎大量生硬的植物或肉類。與能人(250萬-180萬年前)這樣的早期遠古人類相比,現代人類、尼安德特人和直立人的牙齒相對于他們的身體而言都較小。蘭厄姆認為,他們這些形態上的特征正是190萬年前烹飪興起的結果。

    然而,烹飪的技巧遠比控制火要復雜。烹飪需要許多高級認知能力,如抵抗食材的誘惑,不然食物還沒做好就被饑腸轆轆的“廚師”吃光了。耐心、記憶力和對烹飪過程的理解也是烹飪不可缺少的能力。最近科學家們對黑猩猩的能力測試發現,它們具有的許多認知能力和動作上的技巧可以運用在烹飪上,因此,直立人很可能也具有相當的烹飪能力。

    烹飪使生活更美好

    加熱會軟化食物,因此咀嚼的時間縮短。烹飪過程改變肉和蛋的性質,使蛋白質的結構便于被消化道內的酸和酶消化。加熱也會使食物釋放更多熱量。在實驗中,老鼠吃烹飪過的食物比生吃同量食物長得更胖。加熱的食物也更安全。腐肉含有大量病菌,經火烤之后病菌會被除滅。烹飪還有一個好處是讓原本無法食用的食物變得可食用,如土豆這樣的塊莖類食物,生吃可能會中毒。吃熟食也節約了許多覓食和進食的時間,多出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烹飪過后的食物往往更美味,雖然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祖先是否能品嘗到熟食的美味,但對猿的研究發現,它們更喜歡烹飪過的食物,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烤過的土豆和胡蘿卜。

    無論烹飪于何時發明,它都成為了人類文明中最多樣、最具創造性的元素,也是界定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我們用花樣繁多的技巧和工藝烹飪成千上萬種食材,包括動物、植物、真菌和水藻。我們花費在計劃和制作食物上的時間遠遠超過了食用本身,但人類樂此不疲,享用美食一直都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拓展閱讀:

    焦黃食物的利與弊

    在烹飪過程中最重要的過程就是美拉德反應,以1912年首次描述這一過程的法國化學家美拉德命名。這是一種糖與氨基酸發生的化學反應,生成了焦黃色化合物,使得烤肉、面包、餅干和煎炸后的食物變得非常好吃。人類普遍喜歡發生過美拉德反應的食物。

    然而,從進化論的觀點難以解釋這一點。美拉德反應會使食物,尤其是肉類更難以消化,破壞了營養物質,并產生了致癌化學物。也許是因為烹飪帶來的好處遠勝過美拉德反應帶來的壞處。但這又解釋不了為什么大型類人猿也愛吃這種食物,它們可不會烹飪。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7年第4期雜志文章 

    • 發表于 2017-05-04 00:00
    • 閱讀 ( 90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