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我討厭不被重視——刷存在感的正確姿勢

    常有同學自怨自艾:“我感覺自己好像可有可無,沒有人看得到我、關心我,我似乎被全世界遺忘了!”也常會有同學總習慣于待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安分守己,談不上優秀也談不上差勁,隨著大流、默默付出多于彰顯自己的個性……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存在感”吧。而你,是否也曾處于類似的境遇,有過類似的感受?

    當然,如果你樂于這樣的狀態,覺得很舒服,那未嘗不是一種安逸隨和的生活態度。但,如果你因此感到了痛苦,甚至覺得不知所措,那就有必要來學兩招,提高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啦。

    什么是存在感?

    簡單地說,存在感是個人對自身存在的意識和體驗。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三類來源感知存在感。

    第一,來自于身體的各種感覺如冷、熱、饑餓、疼痛等。

    第二,來自于身體的平衡覺、本體覺、運動覺等。比如暈車、暈船就是平衡覺的一種體現;知道自己身體的姿勢是坐還是站,這是本體覺;而各種動作技能,像跑步、跳繩,則離不開運動覺的調節。

    第三,來自于心理的欲望、動機、情感、意志等。比如我們做成一件事情時,別人可能會贊許、祝賀、羨慕、嫉妒,而我們也會因此產生不同的情緒,這都會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

    這里,我們主要探討的是第三類感受。

    我們為什么需要存在感?

    被關注是人天生的一個心理需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到,人類的需求可以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從社交需要這個層次開始,就體現出了人們對于情感和歸屬的需要,這是一種希望和他人發展關系,得到他人照顧和關注的心理需求。這,或許就是我們需要存在感的原因之一吧。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存在感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存在感的缺失會使人產生無意義感,也會帶來價值感的缺失。就好像一塊多出來的拼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自己的價值又是什么,也無法與外界建立起聯系,有一種孤立無援的感覺。

    如何提高存在感?

    有人通過各種炫耀、嘚瑟來刷存在感,享受著那每發一次朋友圈必有的一堆贊,亦或是看到“新信息”的莫名興奮。也有人在群體中可謂是“一呼百應”,無論大事小事,都包攬上身,不敢否定、拒絕,生怕因此得不到大家的關注。

    生活中,許多人都在不停地刷刷刷,刷卡、刷屏、刷微博、刷存在感。可是,沉浸在虛擬社交平臺,依靠網絡尋求安慰,又或者做一些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而逐漸喪失自我……這些,都不是刷存在感的好辦法。

    那么,究竟如何正確地提高存在感呢?

    從改變自己做起

    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小A總是希望別人主動找自己說話;一個人呆著無聊時,她也希望別人可以想起并聯系她……可是,她因一直處于被動交流的狀態,鮮少和別人互動、幾乎不在社交群聊里冒泡,已經給人留下了“高冷”、“不可親近”的感覺。大家不愿,甚至不敢將她拉入現有的朋友圈中。無疑,這種既定的印象會阻礙她提升存在感。

    小B是個“固執”的人,總是活在自己的揣摩與猜測里,不去求證也羞于博弈。可是,他卻誤把別人的眼神理解為挑釁,把旁人的舉止理解為挑戰。事實上,他所認為的被孤立、不受重視,很可能只是一種錯覺。而這種錯覺,來自于他過分敏感脆弱、渴望被保護的內心。

    所以,還猶豫什么?主動出擊,打破僵局,改變自己,跨出提升自我存在感的第一步吧!

    自信多一點

    小C很苦惱,因為她想不通為什么自己總是受冷落呢。

    其實在團隊中,兩個成績差不多的學生,如果一個自信、一個自卑,更受歡迎的往往是那個自信的人。因為他明朗的笑容和落落大方的處事風格,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而且,因為他的自信,他敢于在團隊活動中表達觀點、表現自己,反而不容易被忽視。小C,或許就是那個不夠自信,有點自卑的人吧。

    培養自信心,要注重才華的累積和個人能力的提升。試想,當我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表現得更加出色時,別人自然也會對我們更加信賴。更何況成功完成任務帶來的自信心“爆棚”感,也會使個人存在感直線上升。

    有一技之長

    你是否曾經有過小D這樣的尷尬?填寫個人檔案時,“特長”那一欄不知道填些什么;想在班級、學校文藝晚會表現一下,卻發現自己唱歌不好聽,跳舞不會,相聲小品又演不了……

    的確,如果我們沒有某個明顯的特點或優勢,沒有什么超出旁人的技能,也沒有什么能讓別人一旦提及就立刻想到的符號或標記——用廣告圈的術語說就是,沒有明顯的“賣點”——這樣就很難在社交圈中脫穎而出。所以,現在開始還不晚,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培養一兩個特長吧。有時,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哦。

    以上就是我們給大家提供的一些刷存在感的小秘訣。如果你有需求,不妨從現在就開始,累積這些積極向上的因素。相信總有一天,別人會發現你的價值,感受到你的存在。

    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可以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這五類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

    生理需要指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衣服、住所等。例如,經常處于饑餓狀態的人,首先需要的是食物,生活目的自然是填飽肚子。

    安全需要指人們保護自己免受身體和情感傷害的需要。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

    社交需要指人們對友誼、愛情、歸屬、信任與接納等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是一種社會動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獨立進行的,因此,人們需要有社會交往、良好的人際關系、他人的接納與信任等。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兩方面。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是獲得成就后的自豪感。受人尊重是指自己因工作成績、社會地位等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自我實現需要指個人成長與發展,發揮自身潛能、實現理想的需要。

    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要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會顯示出其激勵作用。

    原文來自 科學24小時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06-07 00:00
    • 閱讀 ( 75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