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再來聊一聊軍隊。提起軍隊我們第一個想到的關聯詞往往就是戰爭,戰爭關乎著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那么戰爭的勝敗是否可以預測呢?
在計算機發明之前,人們使用實兵演習、兵棋推演、沙盤作業和圖上作業等方式來模擬戰爭的進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利用作戰模擬技術來對戰爭加以推演。

計算機仿真技術可讓士兵“身臨其境”,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所謂作戰模擬技術,就是根據戰爭參與方和作戰環境的資料,利用計算機建立相應的作戰、武器和環境等模型,并在仿真器上用這些模型進行仿真,按照一定的規則來模擬真實的戰爭,對作戰過程進行動態推演和實驗研究。

美軍的EST-2000 系統可供多人同時進行計算機模擬射擊訓練
這是一種實驗技術,具有可控性、無破壞性、耗費少、可重復等特點。目前作戰模擬技術呈現兩大趨勢:
一是虛擬現實技術,又稱靈境技術,即利用計算機高度逼真地營造近似真實的三維世界,模擬各種復雜的背景環境,利用頭盔、數據手套、特制服裝等產生立體視覺、聽覺和觸覺等真實體驗效果,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是由交互式仿真系統向高層體系結構過渡。高層體系結構可以讓各種仿真器在同一個仿真時間和仿真環境下協調運行,就像網絡游戲上的各個玩家同時在同一環境中進行互動一樣。
作戰模擬是擬制作戰計劃、驗證作戰方案、論證武器裝備和實施軍事訓練等的重要輔助手段。

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美國中央司令部制訂了多個作戰預案,并結合1990年進行的大規模實兵演習加以檢驗,利用計算機系統對整個作戰計劃進行了作戰模擬推演,最終敲定了作戰方案。

海灣戰爭
目前,世界各國軍隊都在普遍使用作戰模擬技術,設計新型武器裝備,組織部隊訓練演習,驗證完善作戰方案。
美國和韓國軍隊每年都要進行代號“乙支自由衛士”的大規模聯合演習,主要就是利用計算機進行作戰模擬和實兵演習,驗證對朝鮮的作戰計劃。

“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
2012年度“乙支自由衛士”演習于8月20日開始,時間為10天,以韓國軍隊主導、美軍支援的模式進行,并以計算機模擬作戰為主,有超過5.6萬名韓國軍人及駐韓美軍和駐扎在海外基地的1萬多名美國軍人參加。
不過,不管模擬的作戰場景多么真實,都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孫子兵法》指出:“勝可知,而不可為。”意思是說,戰爭勝利可以依據客觀條件而預見,卻不能強求。

戰爭勝負歷來是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綜合較量的結果,而人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
由于人的因素存在很高的可變性,另外,還存在種種不可預知的其他因素,所以模擬只能得出一定的可能性,而不可能與實際作戰百分之百符合。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