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研究團隊近期確實創建了一種能夠基于面部特征,判斷一個人是直男還是gay的人工智能算法。這也算是一種讓人擔憂的人工智能發展嗎?
AI性取向探測系統
現在,AI的發展已經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但現在這種爭議愈演愈烈。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實實在在地創造出了一種僅僅根據面部照片就能判斷一個人性取向的算法。
雖然這項成果還未發表,但是該論文已經能在《人性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免費預覽了。研究團隊描述了他們的算法是如何確定人們的性取向的,其中,對于男性和女性,該算法的準確率分別達到了81%和74%。
對比而言,人類自己對男女性取向的判別的準確率則分別為61%和54%。
最“彎”的和最“直”的
結果顯示,該算法對于男女兩性的準確率甚至已經分別達到了91%和83%,這是由于算法庫中的照片越來越多的緣故。
最初, 該團隊從相親網站數據庫的35326張面部圖像中提取了面部特征,所有的照片均來自18到40歲的個體,其中,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占有率都是50%。接著,研究人員使用深度神經網絡創建了一種算法,可以對哪些面部特征“最彎”、哪些特征 “最直”進行判斷歸類。。
總體而言,根據算法,男同性戀者鼻子更長,下巴更窄;而蕾絲額頭更小,下巴更大。此外,修飾、化妝的程度、微笑的方式也被視作影響性取向的因素。

(圖注: 左邊為異性戀特征組合; 右邊為同性戀特征組合)
有爭議的AI
隨著事態發展,研究人員逐漸意識到他們開發的算法的爭議性,這種趨勢在他們的研究數據被錯誤解讀后愈演愈烈。此外,該算法還可能被企業和政府使用,對同性戀者的隱私權造成威脅。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從未暗示具有上述提及的面部特征的人就是同性戀。
話雖如此,但研究人員也表示,雖然這項研究促進了我們對人類認知的局限性和性取向起源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同樣證明了這樣一種能夠威脅人類隱私的技術可能的確存在。因此,研究人員呼吁立法者引入預防措施保護人類。
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人工智能在不同領域的發展已經促使Elon Musk這樣的大咖呼吁推進行業規范化。盡管目前還不清楚人工智能可能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傷害,但對該技術的濫用和誤用也是另一個引發強烈關切的原因。
蝌蚪五線譜編譯techtimes,譯者 晴空飛燕,轉載須授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