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腦子受到損傷,人就會失憶嗎?

    出品:中國科普博覽SELF格致論道講壇

    導語:記憶究竟影響一個人多少?如果失去了過去的記憶,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嗎?人腦內有一個海馬區,掌控了長期間記憶,若是受損,有可能從此無法形成新的記憶,這意味著無法認識新的人、無法記得5分鐘前做了什么!“記憶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了我們本身”,在SELF講壇上,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李澄宇為我們揭開“記憶”神秘的面紗。

    ---嘉賓介紹---

    李澄宇,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以下內容由李澄宇演講精編而成:

    動物為什么需要學習和記憶?

    灰頰白眉猴的主要食物是成熟的果實,它生存的空間非常大,里面有大概10萬棵樹,在任何一個時刻有成熟果子的果樹有50棵,所以白眉猴需要學會找到這些樹、記住它們在哪里,并且趕在別的競爭對手之前抵達。再者,你若是個捕食者,那么需要學會捕食;若是個被捕食者,需要學會不要被人或被別的動物吃掉。這些都和記憶密切相關。

    社會等級需要學習

    在這張圖片中哪一只是老大?──中間那個!我們并不是狒狒,但是很容易看出來誰是老大。不難理解到這些等

    學習記憶對生存的必要性

    非洲的黑長尾猴,約3到5公斤,是很小的一類猴子。它們在野外的生存相當不易,超過60%的幼年黑長尾猴,出生一年內死亡;捕食者至少造成了其中70%。捕食者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豹子為代表的大型捕食動物;第二類是以戰雕為代表的鳥類;第三種是在草叢里面埋伏捕食的蟒蛇。

    針對這三類不同的捕食者,黑長尾猴發展出了非常有效的“指示性”警告呼叫:當看到豹子時,它發出的警告聲可以指引聽到的同伴要上樹,為什么?豹子重,在樹上跑得沒有猴子快,曾經有人觀察到一只豹子追一只黑長尾猴,在樹上追了一個小時沒有追到,所以樹上是安全的。

    如果黑長尾猴看到鷹,警報聲非常短促,如果聽到這樣的聲音,正確的反應是馬上進入灌木叢,占雕翼展兩米,在灌木里面它是無法飛行和捕食的。

    如果看到蛇,警告聲音也很短促,如果聽到這種警告式叫聲的話,正確的反應是站起來向四面看,因為蟒蛇主要靠潛伏來捕食,在草叢里面正好踩到蟒蛇身上,它就把你吃掉了。

    嬰兒黑長尾猴的觀察學習

    Cheney和Seyfarth兩人長期關注黑長尾猴,發展實驗來證明“觀察學習”的重要性:他們對一歲以下的黑長尾猴播放那三種聲音,看它們的反應。

    分析時分成兩類:左邊一類是小猴反應之前,它會先看一下成年猴──結果是做正確反應的次數遠高于做錯誤反應的次數;右邊一類是小猴沒有看一下成年猴,直接做出反應,可以看到它們出錯的幾率很高,正確或錯誤差不多。

    一歲之內的小猴60%會死亡,多數是來自于捕食的話,你就會意識到這個差別──看一下和不看一下、觀察一下和不觀察一下──對于生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說明在野外,動物非常依賴于學習記憶。

    在實驗室里面怎么研究學習記憶?

    比如說先給受試者一個視覺刺激的樣本,再用延遲期把樣本隱藏起來,然后讓受試者選擇一個和剛才樣本不一樣的刺激。

    或讓病人──比如說精神分裂癥患者──來做這個任務。X軸是給不同的樣本數;Y軸是出現錯誤的幾率,紅色線是一般人的數據:隨著要記得的信息越來越多,出錯的幾率會越大。而精神分裂癥患者是藍色線,出的錯誤就更高。

    工作記憶是一個非常基礎的研究,對于臨床或實際生活有很大的關系

    在做工作記憶的任務時,需要短時間記住一個信息,大腦中會有兩個腦區被激活──一個在前面,叫做額葉;另一個在后頭,叫做頂葉,就是圖中顏色比較熱(紅色)的地方,顏色比較藍的區塊則被抑制,所以人類腦子其實有很多特定的腦區,在幫助從事工作記憶這種行為。

    在李澄宇的實驗室里面主要用小鼠作為模型來研究工作記憶,以嗅覺來測試這種短暫存儲信息的能力。該工作任務的設計是:給小鼠兩次氣味,中間會有延遲期幾秒鐘,如果兩個氣味不一樣,那么小鼠要舔,來得到水;如果兩個氣味是一樣的,那就不用舔,因為沒有水。這個任務在時間上,把感覺、記憶、抉擇給分開,這是設計的原因。李澄宇的團隊花費五年左右的時間,來證明小鼠的前額葉對于工作記憶是重要的。

    什么是記憶的機理?

    以下幾個例子說明“記憶出問題的時候”:

    記憶能力是有限制的

    不是所有發生事情都會被記住。

    又叫“非注意性失憶”──如果沒有注意,那你是不會記住的──這很正常,在生活中不停的發生大量隨機事件,而我們的記憶只記那些對我們有重要意義的事情,所以非注意性失憶有其重大意義。

    不是所有時候的學習都是一樣的效果。

    我們的語言能力依賴于“關鍵期”──在2到7歲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經歷語言這個經驗,如果這時候沒有語言經驗,結果將終身無法學會語言。

    Genie她的父親是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這個小女孩13歲之前,他都把她捆在家里面,用鐵鏈子捆在床上,他們生活在農村,周圍幾十里地都沒什么人,所以直到13歲的時候,她才被發現、解救出來。她的精神分裂癥父親并不說話,所以在獲救前Genie沒有語言經驗。

    科學家安排了全世界最好的語言教育家去教Genie語言,專門安排了博士生去跟蹤Genie的語言能力發展。在七、八年長期的訓練之后,結論是Genie能夠說的最長的句子是兩個詞,只能得到這樣的結果。這就告訴我們──如果過了關鍵期你不學某些能力的話,會有很大的問題。

    腦子受了損傷,記憶也會出問題

    HM因為嚴重的癲癇,在20多歲時,醫生把他會產生癲癇的部分腦區摘除──幾乎全部的海馬區都給拿掉。手術后,人們馬上發現HM這個病人他已經不再是HM──他無法形成新的記憶,手術之前的記憶還在,但是從此無法形成新的記憶。所以后來照顧他的新進護士醫生,每次見到他都必須向他自我介紹;即使你出了房間去喝了杯咖啡,五分鐘以后再回來,他就完全忘記你是誰了。

    Howard Eichanbaum教授在讀博士生的時候研究HM,他的任務之一就是每天早上開車去把HM接到醫院研究。有天Howard Eichanbaum喝了杯McDonald’s的咖啡,開車時候把這個咖啡放到前面車窗那邊,HM一看到這個杯子說:唉,我小時候有一個朋友,叫McDonald,他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我們一起打棒球,打的非常好,有很多很好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愉快的交談過程。

    這個交談過程結束了,HM看了窗外一會,回來又看到這個杯子──我小時候認識一個朋友叫McDonald的,我以前和他是一塊兒打棒球,打的非常好,我們有很好的故事……一模一樣的故事又講了一遍。結束以后,他又看了會窗外,一會兒又看見了這個杯子──我小時候有一個朋友叫McDonald,我以前……同樣的故事,又講了第三遍。講到第三遍的時候,Howard Eichanbaum就偷偷的把這個咖啡杯拿下來,放到自己座位里面,要不然他這一路上會一直講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告訴我們“海馬區”多么重要。

    HM的父親在他手術一段時間之后去世,HM每次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都非常悲痛,每次都處在同樣的巨大悲痛之中。所以,如果我們無法形成新的記憶,我們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記憶分不同類別

    比如說HM的長時間記憶有很大的問題,但是他可以和HowardEichanbaum很好地進行對話,表示他的短時間記憶或工作記憶沒有問題。

    在長時程記憶里分成“陳述式記憶”和“非陳述式記憶”。HM主要是陳述式記憶出問題,也就是可以被陳述出來的事情──一個事實或者一個場景。

    “非陳述式記憶”比如“運動記憶”──經過學習而能騎自行車這類的記憶──HM他是可以學會新的運動技能的,做的非常好,但是他拒絕承認自己學過。所以“記得自己學過”是個陳述式記憶;但是“學這個動作本身”是個非陳述式的記憶。所以記憶分不同類別。

    記憶的核心原理

    人腦大概有850億到1000億個神經元,通過一千個到10萬個突觸,來形成突觸聯系以進行交流。

    圖上左邊就顯示了幾個神經元的樣子,它們長得很大、天線一樣的形狀,就是接受輸入的地方;它們還長出很纖細的、很長的叫“軸突”結構,來傳輸信號,而接受這個信號的地方就叫做“突觸”。

    突觸可以被神經元自己的活動來調控──當神經元活動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運行的時候,突觸活動的強度會被增強或者減弱,在學習的過程中,這種突觸活動的增強或減弱是可以被觀察到的,而且如果你阻止這種活動的改變,那么會影響學習。所以一般認為,突觸的改變是我們學習記憶的核心機制。

    學習記憶怎么被提高

    學習記憶是可以提高的,怎么被提高呢?就是“記好多次!”Ebbinghaus第一個研究記憶心理學的一個科學家,他發現:x軸顯示的是人在一天之前,學習一些材料所做作的學習次數;Y軸就是在一天之后,重新學習又要需要多長時間。可以看到如果你學的次數越多,那么第二天你就花越少的時間來學會,就說明學習次數多,就記得好,所以勤奮是必要的。

    還要“睡得好”!人睡眠的時候,大腦會有“慢波”──上圖顯示的每一個小的波動就是一個慢波,在全腦里面是很大尺度的神經元活動──德國科學家發現,如果你在人睡眠的時候,在腦子里面引發這種慢波,那么可以記得更好。

    李澄宇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我們就是我們的記憶”,更多的記憶的奧秘等待人類發現!

    “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中國科普博覽承辦的科學講壇,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

    • 發表于 2017-09-07 00:00
    • 閱讀 ( 68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