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歸來》在中國大陸上映已落后于全球兩個月,但卻取得了《蜘蛛俠》歷史上最好的口碑成績。托比·馬奎爾、安德魯·加菲爾德和湯姆·霍蘭德呈現的三版蜘蛛俠里,故事架構完整的第一版反倒是成績最差的。
蜘蛛俠是漫威超級英雄里影響最為廣泛、最討人喜的角色。坊間有句話叫“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戲謔像蜘蛛俠一類的角色,擁有廣泛的平民基礎。不光蜘蛛俠本人是這樣,連他的許多反派對手都是這樣。

2015 年美媒票選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蜘蛛俠以 2,320 票位列第 2,遙遙領先同為漫威超人氣角色的美國隊長(第8)和鋼鐵俠(第21)。
雖然落后于萬年人氣王蝙蝠俠,他還是力壓排名第三的超人,一個人單扛兩大 DC 當家英雄。
那么為什么恰恰是這個身著碳纖維緊身衣,出身一般,還有點話嘮的角色呢?
最大的原因在于蜘蛛俠身上的宅屬性。以漫畫為代表的 ACG 文化里,宅是一個最明顯的特性。蜘蛛俠本身就是個技術宅,愛好生物學,喜歡鉆研。

第二個原因是其草根色彩。美國隊長是軍隊系統的實驗目標,鋼鐵俠和蝙蝠俠都是富甲一方的公子哥,黑豹是國王,神奇女俠是一個失落王國的公主。
15 歲的彼得·帕克是誰?就是個喜歡看漫畫、滑板的鄰家小朋友,他的身上寄托了許多少年宅的夢想——實現個人價值,拯救世界,實現和平,還可以跟班花談談戀愛。
同時,作為超級英雄的蜘蛛俠,以“濟世安民”為從業準則,這在其他超級英雄身上可以說是或缺的。蜘蛛俠遭蛛毒的侵害后坦然接受,偶然間發現在自己的超能力,遂開始主動扮演兩個角色,白天是個學生 / 職員,晚上是紐約的守護者。

不像其他超級英雄的反派,蜘蛛俠的敵人就是紐約市民的敵人,不像其他超級英雄所面對的反派。因此,在蜘蛛俠多次危難之時,紐約市民對這位小朋友給出了極大的寬容和支持。
《超凡蜘蛛俠 1》里也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在燈火輝煌的夜景中,民眾自發調整起重機的吊臂,以便受傷的蜘蛛俠從天臺騰空,飛越過紐約的街道。

當然,超級英雄電影的套路一以貫之,不看字幕、不聽臺詞都能理解個大概,我就是兩個月前在泰國看的泰文字幕版。
我們沒有必要將之當做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那樣去深究人性與欲念。客觀而言,該系列一個漫威集諸位英雄之力暫時也到達不了的高度。
但是,漫威對蜘蛛俠的期望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以 2002 年的水平,托比·馬奎爾版的《蜘蛛俠》在上映初期就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三部曲票房爆炸,全球進賬 8.2 億美元。
將如此受歡迎的角色從索尼手里進行回收,并在“復仇者聯盟”里安排一個角色,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情。于是,就有了《美國隊長 3》里的蜘蛛俠醬油 show,以及《蜘蛛俠:回歸》即將開啟的新系列。

然而,我們只看到了《回歸》,沒有看到平民英雄本身。漫改影本身就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既要照顧漫畫粉絲的情結,也要照顧電影市場,兩方口水向來是爭執不下的。
在粉絲眼里,完整系列的第一版蜘蛛俠恰恰是改動最大的,蛛絲竟然都是手腕直射。《超凡蜘蛛俠》的故事則很漫威,更緊湊,更爆米花。最新版蜘蛛俠口碑可以說是不俗了,imdb 上,北美觀眾給出了 7.9 分的評價。
遺憾的是,這是漫威“產品運營能力”的勝利,并不是超級英雄蜘蛛俠本身的勝利。在《回歸》里,鋼鐵俠扮演了蜘蛛俠的導師、領路人,其潛在原因是鋼鐵俠需要在“復仇者聯盟”中為自己增加派系實力,我們必然需要這么想。因為在《美國隊長 3》里,蜘蛛俠站的就是鋼鐵俠一隊。
雖然漫威本身有自己的“宇宙搭建”計劃,并且嚴格按照所謂的三步走路線在行進。但不可否認的是,一鍋粥的英雄聯盟,必將削弱英雄的個體形象,從原先英雄對戰反派的固定套路演變成一出內部座次關系、純超級英雄宇宙的倫理劇。
《回歸》里,蜘蛛俠和梅姨的角色都更加年輕,帕克本人也更加話嘮,更加屌絲。也更加受觀眾喜愛,但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了其身上的“配角”屬性了。

這可能是每一個“回歸”了漫威和“復仇者聯盟”之后的英雄的宿命吧,掌握他們生殺予奪的權力變成了制片人所有。
就故事本身及角色豐滿程度而言,《回歸》和前兩版蜘蛛俠相比而言沒什么特色,甚至還略有不足。當然,這在漫威看來是無所謂的,他們要的是為復仇者聯盟解鎖一個新英雄,而非蜘蛛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