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回首大學生活,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大學生活可以說是人生當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了,知道網友們關于大學生活都有什么想問的和想說的呢?其實問題還真的挺多,涉及大學的方方面面。本期我知道啦,小編就找出知道網友們熱烈討論的問題和優質答案,不知大家看了之后,是不是也會回憶起曾經的美好時光。

    既然都說“不讀書也能掙大錢”,那為什么還要上大學?

    為什么有人說現在大學生水平下降,跟二十年前的大專、中專差不多?

    現在各省大學招生的分數線差那么多,為什么會是這樣?

    大學階段給你的人生帶來了多大改變?

    @天空海闊HUO:

    謝謝邀請。

    樓主的問題是:既然都說“不讀書也能掙大錢”,那為什么還要上大學?

    如果換一種問法,我想應該是:上大學還能掙大錢嗎?答案是:不能直接的掙大錢。這個是必然的。

    為什么可以這樣問?

    題主的問題給我們一個假定:上大學是為了掙大錢

    首先說上大學的目的,也就是回答了題主的(為什么還要上大學?):

    個人理解是:“是求真的,是拓寬人類視野的,是探索人類文明世界的,是幫助一個人建立一個獨立而不受外界影響的健全人格的”

    人在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真的就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不斷的被塑造或者主動的塑造。把這張白紙塑造成一張豐富多彩的,還是索然無味的。這就是我們在周遭的世界中朋友中有一些人很有自信很混得開,有一些人很自卑行為和思維上有拘束。這就是被塑造和塑造的結果。而上大學,只是被塑造和塑造的其中一種途徑。

    然后再回答,題主的:既然都說“不讀書也能掙大錢”,那為什么還要上大學?

    剛才說了人出生是一張白紙,都在被塑造和塑造的過程。而大學是其中的一種途徑。

    按照我的理解的話,以下是題主提出問題的背景支撐:

    有的人:

    社會上混得開

    要么有好機會

    要么家里有錢有勢

    要么自己有才華

    不用讀書,照樣能賺大錢。

    是的,有的人就是這么開掛的。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社會是存在階級的區分的。

    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富二代,他從小被他所在生活環境所塑造,塑造起來的是一種富有或樂觀的精神。打個比方,有的人在3歲就坐飛機,有的人一輩子都沒做過飛機。并不是說坐飛機就很厲害,就能掙大錢。關鍵是不是坐飛機這個行為的本身。是他所要去的地方,接觸的人,看到的景,體悟到的情感。這些都反過來塑造了他的人格。所謂人格,就是一個人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和價值判斷標準。這個有多重要?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一起討論。

    這個回答了題主的:

    要么家里有錢有勢。可能不上大學,照樣掙大錢,但是他是持續學習的,而且他的學習機會是全面的/有機的。是很多人所渴求的。

    然后就是:

    要么自己有才華

    社會上混得開

    要么有好機會

    就三個概括性的來講的話,也都是第一點帶來的便利上所造就的。但并不是說有錢有勢這些都來了,才華固然不是用錢就能買來的,即使買來了也不能直接在社會上混得開,還有機會也是一樣。這三點,完全是建立在人在有獨立的人格之上。也就是一個人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和價值判斷了。

    那么只是有錢優勢才能塑造獨立的人格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絕對的。但卻是相對的,錢對于人類的工具作用的重要性是再強調也不為過的。在量力的情況下,用心的感受生活,努力工作,砥礪奮斗。都是可以去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的。

    生活中,工作中,感情中甚至于所有的時間里。

    那么上大學的意義對于普通人來說在哪呢?

    普通人,定義是什么呢?

    沒有背景/沒有好的家境/沒有權勢等等這些先天條件的人嗎

    在看了以上的回答后,我想對于普通人來說,上大學的意義應該可以明確為:

    看清自己的處境,承認自己的處境,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

    因為那些先天有優越條件的人,他們也只是處在了他們家族的軌跡中的一段而已。他的家境不是他創造的,他的權勢不是他創造的,我說的是他生來就有這些的人。如果是后面才創造了好家境的人就不是先天有優越條件的人了,這部分人一開始也是沒有的,這就是富二代的父輩。也就是所謂的第一代,第一代往往都是從普通人開始的。

    先回答到這里。

    答主主頁:

    想參與討論,請戳:

    @jimused:

    我想應該從這么幾個方面來理解這個現象,這個是管中窺豹,個人的見識,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1、招生數量的差異:不用說78年開始恢復高考后的本科錄取人數,就是90年前的全國大學錄取招生人數僅僅是現在本科達線的幾分之一(大約1/3---1/5)而已.不是現在的高中學生水平高,而是當年本科錄取人數少。八、九十年代,教育質量較高的學校,高考班級50名學生中僅有15-25名左右的同學會被本科錄取,差的班級,也許只有3-5名學生被錄取,錄取率是極低的。這是當年教育資源不足的結果,不是那些學生的智力水平達不到,所以被專科、中專學校錄取。同樣滴,中專、專科的教育資源也是不足的,所以,錄取線也很高,,錄取比例很低,很多人達不到分數線,不被錄取,農村的去務農,城市的走向社會工作崗位,成為企業的骨干;但是,這些人的智商不因高考落榜比現在的上榜生低。在同齡人中也是很有前途的,這也是很多當年落榜生后來多次參與高考或者棄考后在事業上仍然很有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2、知識面的差異:大學是一個在基礎知識上繼續升華的殿堂,隨著年齡的增加、高中前各個學習階段知識的積累,理解力增強,應用類或者研究類的學習是大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記得我們上大學時,開學老師的第一課就是告訴我們:你們是將來社會的重要人才,大學是培養高級的管理或者研究人才的地方,我們的目標不是糊口吃飯、掙錢,二是掌握知識為企業或者單位創造價值,為此,大學的課程科目設置非常全面,比如紡織工程,就把從大學語文、應用英語、基礎電工、高等物理、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力學、有機化學、會計、管理、歷史、等輔助課程及紡織專業的全部專業課程排的滿滿的,4年下來,除了幾次校外實習外,全部是在校學習、在校辦工廠實習。之所以這樣說,是我的大學班主任親口告訴我,你們當年的專業課程,現在的本科班,只有不到一半了,很多專業課,都是概論而已。當然,我可能是以偏概全了。

    3、社會環境的差異:新時代的孩子,沒有吃過很多苦,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和發達地區的農村孩子,上學時和工作后,喊苦喊累,沒有認識到全面掌握學習知識的意義,只是很被動的去學習,所有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找到一份掙錢不錯的工作,工作是為了掙錢,雖然他們天然擁有社會發展的紅利,可是,也沾染了社會便利或者功利的社會習氣,新的讀書無用論不是表現在口頭上,而是在工作上,畢業后找不到跟自己想所學的專業工作或者自己專業的工作掙錢少、辛苦,耳濡目染,他們更在乎如何增加社會實踐經驗,找到掙錢的工作,并不在乎掌握了多少知識。況且,上北大的去賣肉、研究生去做城管等等極端的例子在社會上發酵,讓人唏噓。所以,現在的大學生養尊處優又充滿焦慮,知識面窄、動手能力差、綜合素質低的現象,也是擴大招生后,群體現象的表現,也就是人數多了,你看到的大學生正好是表現不太好的那幾個,精英你沒看到,其實,當代真正的精英學生的比例,的確是不太高,也就是與當年80年代被錄取的數量比率差不多。

    群民都可以去讀大學,你看到的就是群眾,好壞不一;其實,個人認為,大學,還是應該實施精英教育的!不是精英,就去讀專業的、成為專一的,在那個行業里做專家也不錯。沒必要把大學教育弄成普及高中教育一樣,沒有選拔出尖子,把教育資源浪費、也把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給弄丟!

    答主主頁:

    想參與討論,請戳:

    @孤星魂淚:

    朱元璋當年把科舉分為南北兩榜,就是因為京考上榜的進士全是南方人,長此以往朝臣由于地域的原因容易抱團,不利于他的統治。而產生這種情況的現實原因就是,北方從唐末開始,就是多戰之地,尤其以宋朝為甚,你殺一波,我殺一波,再加上被游牧民族擄掠為奴隸,北方漢人要么南逃,要么被殺或被擄,自然無心科舉。反觀南方,魚米之鄉,富庶之地,被戰亂波及較少,只是被蒙古人殺過一波,跟北方幾百年來被反復割草的情況強了不止一星半點。直到清末,知識分子都是南方居多。這種情況解放后才有所改觀。

    之所以說這么多廢話,道理是一樣的,就是各地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全國統一標準統一試卷,那勢必讓某些偏遠艱苦地區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出不了一個大學生,飯都吃不飽誰還有心思學習?高考不同省份錄取分數線不同的原因就是在此,對一小部分人的不公平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大公平。這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

    我從前也對高考制度耿耿于懷,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類似的情況漸漸有了新的看法。噴高考制度的有很多人,說高考制度這不好那不好。誠然,高考制度有其固有的缺陷,但幾十年來它又讓多少貧寒學子圓了大學夢,進而改變了命運?在沒有比高考制度更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以前,它就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更何況,現在高考年年都在改革,今后必然會更加完善。

    答主主頁:

    想參與討論,請戳:

    熱心網友:

    有的回答挺高大上的。不過我的理解是,最主要的收獲是學會獨立照顧自己的生活。

    你需要自己買飯, 自己洗衣,沒人提醒你該洗澡了。

    學會自己安排業余時間,或者去體育場,或者泡在電腦前,也許是自習室和圖書館。

    學會自己早晨起床,沒人會叫你。晚了就別吃早點。

    學會自覺學習。 你可以渾渾噩噩,不起床,不上早課,考試前突擊一下來個60分。

    當然也可以完全相反。

    你還要學會待人處事,怎么和老師相處,特別是被冤枉,或者學習中有分歧的時候。

    當然你也要學習和同學,特別是同宿舍同學相處。在一起總是難免有矛盾的。對矛盾是想法解決,還是一味隱忍,或者直接爆發。

    但是當走入工作,組建家庭開始自己的生活之后,上面所有的影子都反應到你的人生里了。

    20年后回頭看時,你發現人生的差別在大學那一刻已經注定了。


    @老小精靈:

    大學專業不是我喜歡和自己選的...所有專業課因為沒有基礎完全聽不懂,但我筆記是全班記得最全,也最工整的,上課對我來說就像一份做會議紀要的工作,我是個負責而出色的紀要員!下課后全班同學傳閱我的筆記,作為交換,我可以從他們中任選一本作業拿來“參考”!每科考前有一周復習,我就找到當初給我推薦這個專業的朋友,她是這個專業的優秀畢業生,我入學前她承諾會負責我考試通過,每到這一周,她幫我劃出課本每章節的重點,給我講解課后作業里的重量級習題,很復雜的公式,三層分數線+開根號,她給我換成簡便的公式,一層分數線+開根號,更容易記住,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沒有術語,把一個個復雜的概念輕松讓我聽懂,我的每門專業課都是這么應付及格的,還有一門最難的課受益于她給的公式居然進前三!更逗的是,她推薦我一本哲學書,講很多小故事,哲學課全班幾乎沒人從頭到尾都能聽講,太枯燥了,我也不例外,眼睛聚精會神盯著老師,手指在課桌下練習打小鼓的基本功節奏,結果就因為看完了那本哲學故事書,這門課我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嘎!

    我們系低一年級,有兩個學生來自青少年金帆樂團,女生是鼓手,男生首席小提琴手,于是大學里終于有點好玩的事兒了,這才是我真正的“專業課”!我們宿舍還有個女生,她是美國金帆樂團手風琴手的選拔賽亞軍,冠軍是她男友,要不是手風琴太沉還夾腿,我也把這門課修了!

    大學里真正學了多少知識?我完全不記得了!但有兩位高數教授,對我的人生有潛移默化、微妙入骨的影響,一方面他們為人師表,另一方面客觀、公正、嚴謹、對學術一絲不茍、和對學生平等尊重的態度,令我發自內心的尊敬!我沒有上過高中數學,可想而知大學高數我也是認真的邊聽天書邊做紀要員,從不缺課,我的筆記工整漂亮到,我自己都為之驕傲!就這份認真,得到教授的肯定和鼓勵,我竟然及格了!他的嚴謹并不教條,寬嚴之間的把握,令我折服,給我上了人生極富價值的一課!他尊重科學,也看重寶貴的品質!從他身上,我真正認識到:誰是對的并不重要,重要的什么的對的?在日后逐漸注意力更投放在客觀事實上,排除掉一些人性的干擾,探求事物的根本,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學里我勤工儉學都出名了,做文具小生意,假期教過留學生中文,還被邀請出差到上海工作一周,這些經歷,讓我深刻懂得了無論做人或做生意誠信的重要!

    大學專業,我們可以不喜歡,但不要以此為借口荒廢掉這4年的青春年華,人生處處都有機會,也處處都有知識可長!

    答主主頁:

    想參與討論,請戳:

    • 發表于 2017-09-11 00:00
    • 閱讀 ( 136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