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蘋果十年,如何養活供應商?

    盼望著,盼望著,蘋果的金秋發布會就要來了,事實上,每年9/10前后,各大網站的頭條都要被新iPhone的消息占據,以至于,教書育人的老師們都沒辦法過節,春蠶們干脆希望自己的學生不要送賀卡了,直接送新iPhone就可以了(純屬調侃)。相比于前幾年,傳說今年的發布會更有看頭,有希望亮瞎全世界的雙眼,一來這是iPhone誕生10周年紀念日,二來從網上曝露出的諜照來看,iPhone8或者其他什么名字確實有重大革新,比如OLED顯示屏、面部識別技術以及大批量、多角度,據說能拍出3D效果的攝像頭等等,顯然,蘋果會留一部分秘密等到發布再拿出來,正如父親留給孩子們的新年禮物,或者異地戀男友給女朋友的遠方驚喜,一切看上去其樂融融,好像美國的感恩節。

    美好祥和的場景背后,是一張張奮斗而疲倦的身影。蘋果供應鏈體系龐大,登記在冊的供應商就高達800多家,從芯片電路封裝到顯示器測試,從攝像頭無塵室維護到電池的防爆要求,從外框的模具打樣,再到最終組裝出貨,物流、代理商、銷售商,這是一個需要高度協同作戰的產業鏈,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的災難,事實上,為了促成這場金秋盛會,整條產業鏈都猶如緊繃的發條,隨時會斷掉,蘋果的偉大之處正在于維持著一種隨時可能崩潰但永遠不會崩潰的狀態,其中,有些高明的管理手段,更有一些極致的東西。

    領跑品質,蘋果打鐵只靠自身堅硬

    其實,蘋果整個產業鏈,數以百億計的產值規模,難以計數的直接和間接從業者都是衍生于iPhone近乎藝術般的品質。喬布斯說自己重新發明了手機,說得非常謙虛,他留給世界的不僅僅是一兩部優秀的手機,還有一種讓人趨之若鶩的文化,本著Thinks different和Better and better的理念,蘋果簡直把手機產品做成了藝術品,價格不菲,銷量卻10年長盛不衰,也正因如此,他們得以長期霸占產業鏈的利潤頂點,風光得意。

    在過去10年中,蘋果推出了一些革命性的創新,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橫空出世,編制出了移動互聯網的雛形,彼時很多專家尚堅定地認為:諾基亞是宇宙中最優秀的手機,三星、摩托在功能機領域做著最后的掙扎,華為、小米、Vivo等品牌更是連影子都不見到,真正到了2012年,才出現智能機百花齊放的局面,但正是這5年的領跑優勢,讓蘋果得以保持精品路線,從容優雅,這段時間內,喬布斯可以和哈維討論,金屬色素含量占5%或者6%,以達到最佳的外觀效果,也能發明出玻璃機身、圓角外框,還能找一個大箱子,用來模擬消費者玩手機時的狀態,然后,確保極品飛車或者temple run有完美的效果,當然,iOS和iPhone硬件完美地結合,也需要大量時間打磨,事實上,誰都無法否認,iOS的穩定性和流暢性遠遠超過了Android. 時間向來寶貴,正因領跑5年,蘋果產業鏈得以優先培養出大批的卓越人才,囊括了工業設計、軟件編程、模具開發、制造、銷售、物流等幾乎全部頂級專業,這些人才連同產業鏈的協調和成長,讓蘋果保持better and better的節奏,要知道,人類只有在穩定的環境中才會思考“發展”的事兒,而蘋果10年來長盛不衰,正是給了相關企業和從業者非常好的發展機會,也正因如此才能持續創新,走精品路線。

    回首蘋果十年,有一些革命的創新,比如IPhone4的絕美外觀設計,傳說一位沖壓產業工人攢錢購買了iPhone4,打開包裝之后,發現這部手機非常透亮,以至于,工人不敢用手碰觸,害怕自己的老繭刮傷了外觀,直到兩周后才開始使用;iPhone5s的土豪金也堪稱經典,它賦予了智能手機無限的榮耀,就好像誰購買了土豪金,誰就是土豪,至于說,iPhone6的大屏和IPhone7的防水功能,雖然不是蘋果首創,但效果非常不一樣,套用喬布斯的話說:他們重新發明了大屏幕和防水功能。或許,蘋果的一些產品,不會像iPhone4般驚艷,業界也時不時地認為蘋果江郎才盡,但真正的事實是,蘋果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一刻也沒有停止創新,單就 iPhone3Gs/iPhone4s/iPhone5s/iPhone6s中的S都代表著不同的東西,大概是 Speed/Super/Security etc,要想把這些S搞定,整個產業鏈都要花費巨大的精力,顯然,普通消費者很難直觀地感受到創新,但全世界都能感覺到iPhone正變得越來越好,功能越來越豐富,舊產品的功能一直保持,新產品又加上了小幅度創新,價格又逼近天花板,這也是為什么業界一面抱怨iPhone的創新能力變差,一面又只能看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iPhone,而市占率的持續擴大,意味著整個產業鏈都會有飯吃。

    權衡之術,蘋果帝國的長期遠景

    如前文所述,為了促成蘋果金秋發布會,整個產業鏈都付出了巨大努力,猶如上緊的發條一樣苦苦奮斗,說是蘋果養活了供應商有點牽強,畢竟,供應商每天也在付出時間、精力和青春,更有大批量的血淚和汗水,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蘋果嚴苛的品質管理體系下,整個產業鏈變得金光閃閃,不少供應商都賺得盆滿缽滿,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發、制造和物流能力在不斷提升,賺到了除代工費之外更寶貴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理念。

    眾所周知,庫克是一位供應鏈高手,他每天要花25個小時盯著財務報表,是一個錙銖必較的典范,說其是葛朗臺一點也不為過。借助蘋果強大的品牌話語權,庫克長期致力于培養供應商,從而達到相互制衡的效果,這也是為什么,他們供應商名單會變得如此冗長,更微妙的是,因蘋果生產工藝復雜、品質要求嚴苛,而且庫克麾下的市場專員總會畫一個大餅給到供應商,讓其產生幻覺,感覺馬上就要成為人生贏家。于是,為了滿足一些虛擬的訂單,供應商常常要壓上全部家當,甚至借貸搶單,相當于走了一條“不歸路”,要么成功,要么死亡,相當于同蘋果簽核了一紙生死狀。

    正是這種權衡之術和“生死狀”戰略,讓蘋果獲得了巨大的主動權,他們每年都會邀請供應商去蘋果總部,然后在談判桌上強勢殺價,以保證的利潤空間,相信很多人每年都會看到蘋果要求供應商降價的報道,比狗血劇情更加血淋淋,也正因如此,蘋果的產業鏈開始裂變,首先是一些弱小的供應商直接破產,比如GATA的藍寶石碎了一地,能存活下來的都是些狠角色,他們面對產業鏈裂變和蘋果的強勢,反倒是展現出了強大競爭力,甚至一舉升級了自己的產業能力,最著名的應該是臺積電的芯片生產線,從12納米到10納米,再到7納米,三星的工藝也是節節攀升,而一些小型的供貨商,比如貼紙廠商,以前采用人工裁剪,因效率不達標也推出自動化,不僅能節約人工成本,而且能24小工作,更是連帶培養出機械開發、維護等更高級工作崗位,此外,蘋果還會主動幫供貨商培養人才,建制系統,把“精品理念”根植于企業基因內,大概是有種“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的神圣感。

    蘋果創造了iPhone產業鏈,自己賺取利潤的同時,又養活了大批的供應商,只是在商言商,誰也不是圣人,在蘋果統治力下降時,自然會把一些壓力轉嫁于供應商,最后,只愿大家眾志成城,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共同分食新的利潤,或許IPhone8的大面積創新,就會帶來新的利潤,讓大家吃飽吃撐!(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 發表于 2017-09-12 00:00
    • 閱讀 ( 119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