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有變化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夏季,脾濕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食欲下降
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欲和消化功能 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饑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早起不適
明明睡眠比較充足,但是睡不醒,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濕氣重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如廁宿便異常
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濕的癥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養好情緒
經常想想別人的好,多存感恩的心、向善的心、快樂的心,這樣心境自然就開了,自然肝氣順暢,脾土得以安康。
肝不郁,則脾不虛
若肝氣肝火偏旺,會傷損脾土。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泄。因此說,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盡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食物喜溫燥
養脾要食些溫性的或燥性的食物。廚房常用的香料多是溫性偏燥的,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胡椒、生姜等等。需食多得土氣的食物,如地下長的地瓜、山藥等;脾色為黃,故需食黃色食物,小米色黃,最養脾土。
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濕
炒香的食物多具養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時即有香味,亦可養脾。
勿過食生冷
注意勿過食生冷,包括瓜果、冷飲、涼水等。有脾虛之人又可堅持晨起喝生姜紅糖水,有助于溫脾,并能升陽。
養脾的中藥及湯方
健脾燥濕有蒼術,有平胃散;補脾化濕有茯苓,有四君子湯;醒脾助運有草果,有醒脾散;溫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湯;升脾益氣有黃芪,有補中益氣湯;養脾和中有人參,有桂枝人參湯。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