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蕁麻疹高發季孩子皮膚癢該怎么辦?

    首先“蕁麻疹”不是我們常說的“麻疹”,本地叫“癢么疙瘩” 雖然在中英文里,這兩個病的名字都很相似(蕁麻疹和麻疹英文都稱為Hives),但蕁麻疹(Urticaria)和麻疹(Measles)的病因完全不同。麻疹是烈性傳染病,罪魁禍首是麻疹病毒,相對于病因來得簡單粗暴的麻疹,蕁麻疹的病因卻要復雜得多。本文就為大家介紹蕁麻疹高發季孩子皮膚癢該怎么辦?

    癥狀

    • 01

      蕁麻疹顧名思義是一種皮疹,這是一種紅色的、有時候會隆起于皮膚的疹子,特點是很癢!很癢!很癢!(比較重要所以要說三遍)一切不癢不疼或者只疼不癢的幾乎不是蕁麻疹。當然凡事都有個例外,后面會介紹一種蕁麻疹的特殊形式,它主要以脹疼為主。

    • 02

      蕁麻疹可以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膚,甚至包括生殖器、頭皮、指尖等等,不過最常見的部位是皮膚皺褶處或者皮膚受壓處,比如寶寶的尿片覆蓋部位、手肘、手腕、脖子、膝蓋后面的腘窩等等。

    • 03

      蕁麻疹這個小妖精真的很磨人,因為它一般在夜間加重,持續2-3小時可自行消失,一般最長不超過24小時(也就是1天),但是會分批出現,也就是說第一集團軍還沒撤退完,第二集團軍已經殺到,輪番轟炸一個晚上,確實讓寶寶和家長們心力交瘁。人的一生有可能只發作一次或數次,也有些人一輩子反復的發作。偶爾發作的蕁麻疹不需要特別治療,因為它轟轟烈烈的來又消無聲息的走,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瘙癢一個晚上或者幾個小時就會消失了。

    • 04

      有些家長比較糾結或者是因為不熟悉這個疾病而感到害怕,碰上寶寶發作了一次或者數次蕁麻疹就擔心不已,不停詢問醫生這到底是為什么?然后就費盡心思抽血找過敏原、忌口不吃這不吃那的。其實這很沒必要,目前國內外大部分的專業學者和臨床專科醫生認為:為單次發作的蕁麻疹患者做全面的評估和查找病因幾乎是浪費時間。但需要聲明的是:不查找病因并不是說不需要治療!那什么樣的蕁麻疹建議尋找病因?這就涉及到蕁麻疹的分類問題了。

    • End

    分類

    • 01

      急性蕁麻疹:新發作或周期性發作持續少于6周;急性蕁麻疹因為只是偶爾發病,一般不明顯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所以不需要糾結著一定要找出個所以然。(當然,有些科研型爸媽喜歡探索與發現的也可以慢慢找找原因)

    • 02

      慢性蕁麻疹:周期性發作持續超過6周。這類蕁麻疹因為反復發作,多為每年或每天某段時間發作,嚴重影響寶寶和家人的日常生活質量,建議尋找病因。

    • End

    病因

    • 01

      食物過敏:常見的是貝類、堅果、牛奶、花生、魚類、雞蛋等易致敏食品。

    • 02

      藥物:這個是國內家長最容易理解的病因,幾乎任何藥物都可以引起蕁麻疹。常見的藥物包括青霉素、頭孢類藥物、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 03

      寵物和其他動物皮屑:比較常見的是貓,其次是狗。

    • 04

      昆蟲叮咬:這里不是指蚊子叮了起一個包的情況,而是指昆蟲叮咬某個部位后全身多處地方或分批次出疹,這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過敏。

    • 05

      感染(包括細菌和病毒):包括感冒,有些孩子會在發熱、感染的前、中期并發蕁麻疹,很多家長誤以為是藥物過敏或者以為是其他發熱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紅熱等。

    • 06

      焦慮、激動或心理壓力過大:這通常見于成人或者學齡期兒童,在考試前、中期會反復出現蕁麻疹。

    • 07

      長時間暴曬或洗熱水澡;受寒,如潛水進入冷水池;長期反復接觸化學品:比如化妝品、乳膠手套等;長時間接觸水。

    • 08

      皮膚上的壓力過大:例如久坐或肩上攜帶沉重的背包、束縛得太緊的內衣褲和褲頭部位都容易造成蕁麻疹。

    • 09

      物理壓力、冷熱溫度外界刺激引起的蕁麻疹,稱為物理性蕁麻疹。

    • 10

      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某些類型的癌癥如淋巴瘤,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糖尿病等。

    • 11

      遺傳因素: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是一種罕見的基因遺傳性疾病,是由于血漿調控蛋白C1抑制物缺陷所致,沒有蕁麻疹紅癢表現,可出現致命性的喉頭水腫。血管神經性水腫是蕁麻疹的另一個表現形式,后面我會介紹。

    • End

    什么情況下需要去醫院

    • 01

      輕度的蕁麻疹一般情況下自來自去,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天,偶爾發作確實沒必要三更半夜為了兩顆疹子跑醫院。更何況現在皮膚科醫生短缺,等候幾個小時到醫生面前疹子可能已經消退了,很多健忘的家長干著急忘了拍下照片,結果醫生啥皮疹都看不見,這幾個小時豈不是白白浪費掉了?

    • 02

      下面總結了幾條需要看醫生的情況,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出現這樣的癥狀就要立刻看醫生了,否則,在家觀察一下也是可以的。
      1、蕁麻疹反復發作超過1周或初發皮損較多者;
      2、進食或接觸某種食物、動物、化學物品、化妝品后出現全身大面積蕁麻疹或者身體某個部位出現嚴重紅腫、疼痛(這個部位多數是頭面部、某個手指或腳趾);
      3、進食或接觸某種食物、動物、化學物品、化妝品后孩子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者:頭暈、心悸、胸悶、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劇烈腹痛嘔吐、煩躁等;
      4、孩子的蕁麻疹的形態和顏色和他以前經常發作的不一樣了。

    • End

    藥物治療

    • 01

      祛除病因:所有醫生和家長都希望能從病因上著手治療疾病,愿望肯定是美好的。所以如果明確孩子是因為某些物質過敏比如食物、花粉、動物等引起的話,逃避過敏原就能明顯減少蕁麻疹發作。如何更好更快地發現過敏原我在微博也寫了相關的科普文,家長可以搜索關鍵字“過敏原”即可。尤鋒皮膚科是全縣唯一一家能查過敏原的機構。有微電腦及斑貼過敏試驗兩種查詢方式。

    • 02

      使用抗組胺藥物(antihistamine),也就是俗稱的抗過敏藥物,目前抗組胺藥物有三代,不停地研發藥物更新換代為的就是減少這類藥物各種副作用,比如嗜睡、鎮靜、乏力等等。

    • 03

      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常見的如苯海拉明、異丙嗪(非那根)、撲爾敏 賽庚啶 酮替芬等,因具有較強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而逐漸被無鎮靜作用或鎮靜作用輕微的第二代抗組胺藥物所取代,但是這一代藥物的優點就是抗組胺效果強、起效較快。

    • 04

      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仙特明)、氯雷他定 富馬酸氯馬斯汀 等,和第一代藥物相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

    • 05

      第三代抗組胺藥物:如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芙必定)片或及顆粒 奧洛他啶 等。第三代藥物和第二代相比避免二代的鎮靜、嗜睡等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但抗組胺活性仍與第二代相似 特別適應于兒童 尤以地氯雷他啶顆粒用于6個月的兒童。

    • 06

      涂抹外用藥:包括草本膚癢洗劑外洗 激素軟膏、局部抗組胺藥物 尤氏中醫爐甘石等,但個人不建議反復使用。除此以外的其他外用藥對縮短病程幾乎是無效的。

    • 07

      另外還有一個調節胃腸及抗過敏的益生菌(益敏佳)選自臺灣優質多種胃腸益生菌調理胃腸及過敏體質從而對兒童有很好的治療調理作用。更重要的是無任何副作用. 對于慢性蕁麻疹也可以注射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或組織胺球蛋白從根本上治愈慢性蕁麻疹。

    • End

    鑒別

    • 01

      簡單介紹下一種特殊的蕁麻疹,嚴格來說,它的形態完全和蕁麻疹不一樣,但是病理生理學以及致病機理卻是一樣的。

    • 02

      血管神經性水腫是更深層、更局限性的腫脹,通常影響的是疏松結締組織,比如臉、眼瞼、嘴唇、舌頭、鼻子、肢端(手指、腳趾)。它瘙癢不明顯,可能有一點點癢,但更多的是伴有疼痛、腫脹感明顯、皮膚感覺異常甚至有燒灼感。病程時間和蕁麻疹差不多,但是因為造成外觀上的異常,所以家長一般比較恐懼,但是其治療方法和蕁麻疹是一樣的。

    • End
    • 發表于 2017-09-16 00:00
    • 閱讀 ( 1024 )
    • 分類:醫療衛生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