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異常系指口中有異常的氣味。常見者有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黏、口臭和口淡等不同感覺。一般多因口腔各種唾液腺分泌唾液質與量的改變、味覺異常、消化不良、幽門螺桿菌感染、食物殘渣、細菌分泌物、口腔及鼻咽部炎癥等而致,亦可由經常應用抗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及消化道、神經內分泌、泌尿系、呼吸系等疾病引起。
肝膽郁熱證
主癥:口苦,舌痛,口干,兩脅脹滿,易怒,可有頭頂痛,尿黃,便干,舌尖邊紅,苔薄黃干或黃膩,脈弦數。
治療:疏肝泄熱,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陰虛火旺證
主癥:口苦而干,頭暈心煩,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根痛,便干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加減。
膽熱痰阻證
主癥:口苦,脘腹脹悶,心煩,舌淡紅或絳暗,苔薄黃膩,脈滑。
治療:清膽祛痰,溫膽腸加減。
脾胃濕熱證
主癥:口甜,脘腹悶脹,納呆欲嘔,尿黃,便溏而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沉細而緩。
治療:清熱祛濕,甘露消毒丹(茵陳、黃芩、連翹、藿香、石菖蒲、滑石、木通、白蔻仁、射干、薄荷、川貝)加減。
脾胃實熱證
主癥:口甜口渴,喜食善饑,脘腹脹滿,尿短赤,便結,舌紅,苔黃干或膩,脈滑數。
治療:清胃醒脾,清胃散(黃連、當歸、生地黃、丹皮、升麻)合瀉黃散(藿香葉、梔子、石膏、甘草、防風)加減。
肝經郁熱證
主癥:口酸,胸脅脹滿,易怒易躁,頭暈失眠,尿黃,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療:疏肝解郁,清熱理氣和血,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黃連、吳茱萸)加減。
脾虛肝熱證
主癥:口酸,脘脅隱痛,神疲肢乏,尿淡黃,便溏,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細。
治療:健脾清肝,柴芍六君子湯加減。
胃腎陰虛證
主癥:口咸,或吐少量咸涎,口燥咽干,或潮熱,腰膝酸軟,尿淡黃,便干,舌紅苔黃,脈細數。
治療:滋腎清胃,知柏地黃丸合益胃湯(沙參、麥冬、生地黃、玉竹)加減。
脾腎陽虛證
主癥:口咸,或痰有咸味,納差脘悶,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尿淡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療:溫補脾腎,桂附地黃湯加減。
胃火上炎證
主癥:口臭,喜冷飲,或齒齦腫脹,往往伴有舌痛,口干咽燥,尿短赤,便干結,舌紅苔黃,脈數。
治療:清胃泄熱,清胃散加減。
胃陰虛熱證
主癥:口臭口干,尿淡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益胃清熱,甘露飲合益胃湯化裁(石斛、天冬、黃芩、荷葉、甘草、沙參、麥冬、生地黃、玉竹)治之。
脾胃虛弱
主癥:口淡,食不知味,脘腹痞悶,頭暈乏力,尿清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乏力。
治療:健脾益胃,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脾胃虛寒證
主癥:口淡多涎,喜溫喜按,納呆,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療:健脾溫胃,理中湯加味(黨參、黃芪、炒白術、干姜、炙甘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