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表示正在考慮擴大對華農產品的出口種類,其中包括袋鼠肉。中國餐桌上的食材歷來包羅萬象,但面對萌萌噠的袋鼠君,你下得去嘴嗎?

人類難以拒絕萌物,但顯然更難抗拒肉食的誘惑。據說灰袋鼠肉的味道鮮美,紅袋鼠肉則口感柔和。BBC曾有一篇報道稱,澳大利亞土著在過去經常食用袋鼠肉,尤其喜歡烤袋鼠尾巴,而袋鼠肉跟咸豬肉一起燉湯還是一道名菜。
根據《2013年中國美食網絡發展及趨勢報告》,國人最愛吃的食物大多以肉類為主。話說,人類為什么這么愛吃肉?假如人類不吃肉了,那會是個神馬樣的世界?今天,壹讀君跟大家聊一聊吃肉肉的故事。
吃肉,才有了今天的人類
人類吃肉的歷史久到離譜,差不多可以追溯到340萬年以前的南猿時代,那時老祖宗們就已經會用石器餐具吃肉了。

吃肉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味道,還是人類進化的需要。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上發布的研究,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繁衍出更多的后代,主要因為他們是“肉食動物”。
食肉使繁殖速度加快,“吃肉使哺乳的時間縮短了,因此每胎之間的間隔時間也變得更短”。
卡蘿琳·M·龐德博士在《生命與脂肪》一書中指出,轉向食肉的時間正好與人科動物化石的顱腔迅速增大的時間相吻合。許多人類學家認為,這種相互關系是一種因果關系,食肉直接導致了智力的改善,從而為進化成為現代人鋪平了道路。
愛吃肉的盆友們,有木有覺得自己為人類進化做貢獻了?
不過,人類吃肉的歷史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呂氏春秋·重己》指出,善于養生的人是“不味眾珍”的,“眾珍”就是指游魚、飛鳥、走獸之類的動物,古人認為這類食品吃多了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滯,還會影響氣血功能的暢達,所謂“味眾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
吃肉與佛教戒律相悖。從7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受僧侶文化影響深重的日本甚至有過長達千余年的肉食禁止時代。雖然不是“滴肉不沾”,但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庶民們絕對不吃獸肉。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吃肉成本是很高的,屌絲們想吃肉也不是件容易事兒。不過,那只是在古代。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一篇關于“人類飲食和生態食物鏈”的研究報告認為,隨著肉食攝入量的增加,人類正越來越接近肉食性動物。那些快速發展的經濟體,比如中國和印度,正成為全球肉類消費增加的主要驅動力。
為什么非吃肉不可?
當然,倡導素食主義綠(gua)色(dan)路子的人會反駁以上觀點,他們會從健康、道德和環保的角度,倡導素食。
是的,由于肉類食物越來越多,人體確實會有點難以承受,但生化科普界的名言“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一樣適用于肉食。
動物肉富含人體需要的某些營養成分,它們在植物中不常見,多數植物性食物提供的營養成分較單一。
舉個例子,蛋、奶、肉中的蛋白質在氨基酸組成上與人體需求更接近,也更容易消化,被稱為“優質蛋白”。而在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只有大豆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其他植物蛋白就不太能滿足人類的氨基酸需求。
此外,鈣、鐵、鋅是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的礦物質。攝取鈣最方便的途徑是奶制品,而鐵和鋅也通常在肉中含量比較高。雖然植物中也存在這些物質,比如深綠色蔬菜中的鈣和鐵、全谷制品中的鋅,但是它們往往與植酸等其他分子糾纏在一起,不太容易被人體吸收。還有維生素B12,這個東東幾乎只存在動物性食物中。
總之呢,肉肉中的某些營養元素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小時候媽媽常說“多吃肉才有力氣”不是騙你的。
假如人類不吃肉了,會怎樣?
想象一下,若人類一直都很有原則地堅持素食,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呢?
首先,不吃肉意味著人類很難度過冰河時期。在氣候惡劣植物類食物匱乏時,純素食動物比雜食動物更難適應惡劣氣候。如果沒有肉的話,當時能幸存下來的人類數量不會太多。
其次,人類的腦量會變小。選擇素食的話,人類的覓食方式會以采集為主,也不需要利用什么工具。人類不需要為了找吃的而使用太多策略和社會協作,那么大腦也得不到進化,人類會一直歡樂地在樹上吃嫩葉和水果,蕩來蕩去,沒事互相梳理毛發。
人類還有可能變成侏儒,因為肉食能讓身材高大威猛,但堅定的素食主義者恐怕會一直矮下去。

更嚴重的是,素食人類有可能成為反芻動物,比如牛,只能通過體內寄存大量微生物來分解不易咀嚼的樹葉。想象一下我們從消化道里翻出同一片菜葉反復咀嚼,那畫面真是太美。

不過,素食人類的道德觀可能會出乎意料地好。愛迪生曾經說:“非暴力通往道德的頂峰,是一切進化的目標。如果不停止傷害所有其他生命,我們就仍然只是未開化的原始人”。素食人類大多慈悲和博愛,因為不需要通過攻擊其他動物來維持生存。相比肉食者社會,素食社會私欲會大大減少,貪婪性的犯罪會少得多。但是話說回來,素食的人類能不能進化到有社會的狀態,還難說得很……
根據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一公頃土地可以養活22個吃土豆的人和19個吃大米的人,但是只能養活1個吃牛肉的人和2個吃羊的人。所以,在素食世界里,森林覆蓋率應該也會高很多吧!至少為房價頭疼的你,不用擔心買不起一棵樹。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