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當下的我們擁有一輛愛車似乎不再是什么遙不可及,然而我們卻經常碰到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兒——汽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對于新手司機來講,車上密密麻麻的功能按鍵讓人頭大如斗,并且絕大部分按鈕都是用英文標識,實在叫人心生不悅。如果說國外汽車品牌不用中文按鍵情有可原,但一些中國品牌汽車為何也不用中文按鍵呢?筆者經過一番思考,覺得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歷史遺留的根
汽車最先誕生于西方國家,后來傳入中國,所以汽車按鍵最開始肯定是使用英文,而最先出現在中國的汽車幾乎都是中外合資,技術都由外國人提供,所以起初中國品牌的汽車按鍵是英文標識也不住為奇。
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擁有獨立制造汽車的能力,但造出來的汽車往往屬于奢侈品,平常百姓很少有能買得起車的,買得起車的幾乎都是知識分子及社會上層精英,加上當時崇洋媚外的風俗習氣,國產汽車按鍵用洋文顯得有時尚范兒、國際范兒,符合中國人要面子的心里需求,洋文按鍵也就變得就理所應當了。

改革開放之后,經濟實現全球化,許多國產汽車有了銷往世界謀略,英語作為世界性通用語言,如果有車企想把自己的汽車銷往世界各地,也只能用這種全球通用的文字來標注,不然印個自己的語言,人家看不懂還怎么開?另外,目前一些汽車的零件采購都來自世界各地供應商,為統一價格及名稱,都會采用英文標注,這也是我們在車內看到多數按鍵及提示原因之一。

現代社會散發的葉
現代人普遍追求簡約,便捷,美觀。而汽車內按鍵空間有限,每個按鍵也僅約2cm?左右,要想完整將漢文寫上去不太可能。并且由于筆畫眾多,漢字的按鍵也會密密麻麻,容易讓人看錯。
例如ESP僅有三個字母,翻譯過來就會變成:車身電子穩定系統開關,集中到拇指大小的按鍵上幾乎不可能實現。隨著與世界交流溝通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國人學起了英語,英文在中國得到了空前的傳播,大多數人早已習慣了英文,對約定俗成的按鍵早已見怪不怪,所以車企也就懶得再更改為中文。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汽車按鍵都使用了英文,部分中國品牌汽車在“中國化”的工作上已經做得很好了。例如比亞迪:比亞迪是國內少數使用了中文功能按鍵的汽車品牌,這讓熟悉這輛車的人和新手司機都能熟練找到各項功能所在,上手基本不存在難度。
也許對英文按鍵接觸慣了,猛看到可能會有點不習慣,但不失為一項接地氣的設計。還有吉利、長安等汽車品牌,雖然在按鍵上沒有使用中文,但其操作系統全為簡而易懂的中文顯示,也為乘客提供了便捷。

雖說與世界接軌而按鍵全用英文,但千萬別忘了中文也正在慢慢變成世界通用語言,所以說到底,設計都是可以改變的,按鍵大小、尺寸造型等并不一定都按照歪果仁的走,我們的汽車設計師完全可以設計出國人喜歡的中文風格出來,創造驚喜。我們期待未來會出現別具一格的中文按鍵車型,相信定不負眾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