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如何克服拖延癥?

    你是否想過那些讓你遺憾的未完成的事情?塞滿硬盤的那些沒看過的電影、書架上落滿灰塵的書籍、因為各種原因推遲的老朋友聚會等等,你想象著終有一天會將它們一一完成,可是卻發現積累的事情越來越多,你一再拖延,一樣也沒有完成。如果你對上述這些例子都有著強烈的熟悉感,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是拖延癥患者了!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有這樣一種行為,做事拖拉或者懶得去做,日積月累后出現強烈自責、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等負面情緒,這種情況就叫做“拖延癥”。

    BBC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95%的人只是偶爾拖延,20%的人則是習慣性拖延,不斷拖延工作令他們的生活變得一團糟。中文“拖延癥”其實是個民間戲稱,而不是個學術名詞。拖延癥(英語Procrastination),是一種個性行為,即將要做的事或者任務推遲到稍后時間的行為。日積月累,它會成為一種習慣,更像是“毛病”而不是“病”。也許你會說,這不就是“懶”嘛。多數拖延確實與懶惰有關,但不同的是,拖延更表現為一種“后果消極且無必要的推遲行為”,而懶惰則是“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某事”。

    拖延癥的主要成因——

    畏難情緒

    對于一切不夠美好,反而會帶來痛苦,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人的心靈甚至機體會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產生一種應對和防御機制,這種機制就是——逃避與拖延。舉例來說,人們從來不會拖自己很想去做和對自己很有吸引力的事情,做這種事情的時候,常常是迫不及待的,就像一個美女在床上對自己張開懷抱,只要是正常的哥們兒都會爭取在一秒鐘之內撲上去。

    完美主義

    拖延的人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完美主義者。為了證明自己足夠優秀,他們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認為要達成他們的遠大目標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常常對自己有不現實的要求,當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時,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失望之余,他們通過拖延讓自己從中退卻。

    注意力渙散

    互聯網時代為我們提供了“足不出戶的圖書館”,但問題在于,目不暇接的信息敲碎了我們原本的生活節奏。我們疲于應對接踵而來的各種信息,陷入一種“碎片化”的生活———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在不知不覺地被短信、微博和網購“蠶食”。可以想象一下,當原始人饑腸轆轆地裹著獸皮在河里插魚的時候,他沒有視頻電話和戀人眉來眼去,也沒有淘寶店能讓他淘到最新款的獸皮,更無法發一條“插魚英姿”的微博和與住在隔壁洞穴的粉絲互動。充其量,他只能在抬手擦去額上豆大汗珠的時候,分神想一下村里曬成小麥色的女人———進而變得更加動力十足。相對我們,他們的拖延癥肯定要輕微得多。

    從眾心理

    如果將拖延現象放在社會環境中,就會發現群體成員之間的影響也成為了拖延癥的重要誘因。這種情況在學生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比如寒暑假期間,大家瘋玩一氣,快開學了才發現作業還沒有寫,于是在開學前幾天匆匆將作業寫完。從眾心理存在于各個群體中,有時候我們在完成某一個任務時常常會這樣安慰自己,"別人還沒有做呢"或者是"某某說這件事可以不做"等等。

    如何克服拖延癥

    為了避免拖延,天才們想出了別開生面的辦法。據說,維克多?雨果會赤身裸體地寫作,讓他的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來,這樣,在該寫作的時候他就無法外出了;生活全無條理的貝多芬則通過記事本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創作。天才尤其如此,那么普通人又該如何克服拖延癥呢?

    1、確立一個可操作和務實的目標。可觀察、具體而實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目標。 不要異想天開,要從小事做起。不要過于理想化,而要選擇一個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標。

    2、現實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對待時間。問自己:這個任務事實上將花去我多少時間?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時間投入其中?

    3、只管開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時刻牢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不是:我一坐下來就要把事情做完。

    4、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當你遭遇到第一個(或者第二、第三個)困難時,不要放棄。困難只不過是一個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它不是你個人價值或能力的反映。

    5、保護自己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要去做額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為了從事重要的事務,你可以決定對“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而不是“我必須對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應。”(在工作中尤其注意)

    6、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地利用借口來拖延,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后的獎賞。

    7、獎賞和激勵自己。將獎賞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結果,提醒自己這是成功路上的重要一步。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你可以說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說它是半滿的。

    我們常抱怨說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社會不公平,于是終日郁悶,不快樂的心情每天寫在臉上。這種情緒帶到了生活中,人就會變得懶惰,覺得再怎樣努力也無濟于事,就會對一切感到毫無興趣而自暴自棄,最后發現落后于他人和時代更多。其實,與其抱怨還不如改變自己,努力做好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合理利用和分配時間、任務,想到了就馬上去做,不遲疑、不懈怠、不茍且,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就會離自己不遠。活在當下,別讓“這樣不夠好,那就先放到一邊吧”、“晚一點再開始好了”、“無所謂啊,反正都這樣了”這些類似的想法充滿自己的生活。別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拒絕拖延!

    (注:部分文字引自《拖延心理學》 簡·博克/ 萊諾拉·袁著。)

    • 發表于 2014-07-30 00:00
    • 閱讀 ( 82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