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吉祥物的花樣賣萌史,你知道嗎?

    自8月16日開幕以來,南京青奧會賽程已過半。賽場旁,青奧會的吉祥物“砳砳”在觀眾心中怒刷存在感。

    沒錯,就是那個因外形怪異被吐槽“丑到不忍直視”的吉祥物。有媒體稱,砳砳因呆萌的外表和可愛的動作而備受網友喜愛,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襪子精”、“二胡卵子”、“五彩腰子”等。

    不過,隨著賽程推進,耍的了寶賣得了萌的砳砳確實成了青奧會上的一道風景。微博上嫌棄它外形的聲音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對這個萌貨的喜歡,還因為它在各種場合各種摔倒而稱它“花樣摔跤世界冠軍”。它用自己的勵志道路告訴他人,長得丑不要緊,千萬不要喪失對生活的信心。恩,扯遠了,今天壹讀君是想跟大家聊一聊,國內外的賽事吉祥物最早是怎么來的?為什么一些丑得出奇的吉祥物層出不窮?

    在古代,敢對吉祥物不敬?殺了你喲

    吉祥物這個詞,源于法國普羅旺斯語Mascots。雖然直到19世紀末才以Mascotte的拼寫被正式收入法文詞典,并且衍生出Mascot的正式英文名稱,但若根據它的定義“能帶來吉祥、好運的人、動物或東西”來追溯,早在遠古的氏族公社里,就有了它的存在。

    最初的吉祥物就是圖騰,是先民們畏懼疾病和死亡的產物。原始社會的彩陶中就有很多人和動物混合的圖案,按民俗學教授陶思炎的說法:“我們的祖先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符號圖畫作為精神寄托,圖騰可謂最初的特殊的吉祥物。”

    那個時候,吉祥物站在神壇上,接受萬民崇拜。就算覺得人家的圖騰其貌不揚,也絕不能說出來。如果不是想挑起氏族戰爭,吐槽圖騰就是不折不扣的作死行為。

    許多現代吉祥物都是在傳統圖案上延伸加工而成,比如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吉祥物俄羅斯狗熊正是繼承了俄國的古徽。

    吉祥物一般分為Mascot和Character兩種,前者強調動態性、挑戰性或體育性,比如NBA球隊的代表動物和奧運會吉祥物等;后者主要是商業用途,例如最近比較煩的麥當勞叔叔和肯德基爺爺。

    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認為,吉祥物有著一定的“身份確認”和“心理皈依”的效應。比方說,歐洲貴族在設計家族徽標時,一定不會選擇路邊常見的貓貓狗狗,而是挑高冷的圖案。然而,現代社會的精細分工要求圖像設計和創作必須依照公眾的需求來定制。吉祥物也成為精心制造的一種大眾化視覺焦點,只要吸引大眾視線實現項目推廣即可。

    不基于傳統的吉祥物,都不是好吉祥物

    1896到1966年之間,人類舉辦了18屆夏季奧運會、9屆冬奧會,但無人想起應該為體育賽事配個負責賣萌的吉祥物。直到1968年的第10屆冬奧會,主辦方格勒諾布爾推出一個名為“舒斯”的滑雪小人。

    在1972年的慕尼黑,夏季奧運會的第一只吉祥物橫空出世,它是一只德國純種小獵犬,被精心染成淺藍、草綠、金黃和褐色。主辦方希望它能帶來和諧和熱鬧的氣氛,當然,還有商機。這只小獵犬被生產成長毛絨、塑料玩具、鈕扣等各種產品,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雖然在那屆奧運會上,因為巴勒斯坦游擊隊闖入奧運村劫持以色列運動員造成的“慕尼黑慘案”,使很多人認為它不祥。但接下來的主辦國加拿大并不理這一套,他們認為正因為世界不和平,才更需要吉祥物來安撫人心,于是第二只奧運吉祥物“海貍”誕生。

    吉祥物最關鍵的職能是宣傳大使,因此本土元素十分重要。麥當勞的吉祥物“小丑叔叔”就植根于英美的小丑文化。雅典奧運會的兩只吉祥物取名為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和費沃斯,造型則是根據古希臘陶筒雕塑玩偶設計,熟悉的民族淵源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經典的反例是2006年德國世界杯的吉祥物獅子格列奧,因為它胡子拉碴,而且只穿了球衣沒穿短褲,這種不講衛生的形象很受嚴謹的德國人反感,自面世以來就廣遭冷落。

    吉祥物設計風格的中國特色

    中國的大型賽事吉祥物通常都帶有本國特色。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里有許多不同的吉祥圖案,既有虛構的、也有現實存在的。舉個例子,龍圖騰象征最高的祥瑞、麒麟也被認為是圣王之嘉瑞。非虛構的類別也涵蓋不同的點,比如蝙蝠與“福”諧音、鹿的諧音則可以代替“祿”。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就充分體現了從傳統文化中取材的設計理念,“貝貝”的頭部紋飾是新石器時代的魚紋,象征收獲,“歡歡”的設計靈感來自敦煌壁畫中的火焰紋樣。

    其次,設計師們也非常喜歡到漢字中找靈感。漢字本身極具形式美,如果能夠結合文字背后的寓意,那真真是極好的。臺灣設計師巫永堅設計的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從“大寶”到“人”,都體現了漢字應用到吉祥物設計的廣闊前景。

    談起現代吉祥物,中國人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熊貓“盼盼”,那是本土刮起的第一波吉祥物風潮。據調查顯示,中國大眾對盼盼的認知度高達92%,46%的人將它作為了印象最深刻的吉祥物。

    從盼盼以后,疊字取名這種喜聞樂見的中國傳統被廣泛運用,1999年世博會的“靈靈”、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的“貝貝”、2011年“中國海運杯”吉祥物“揚揚”,等等。這些名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很符合中國人給小孩取名的風格,這么多疊名,豈不是很容易重復?不必擔心,生僻字取作疊名也無壓力,且看最近的南京青奧會吉祥物砳砳,跟我念:lèlè。

    十二生肖題材也在各大賽事流行不息,尤其是活動舉行年的生肖,很容易被主辦方一眼相中。1993年東亞運動會上手持白玉蘭花的金雞東東,2004年大運會的猴子申申,2008北京殘奧會的福牛樂樂,都是老老實實按生肖年取名的典范。

    • 發表于 2014-08-28 00:00
    • 閱讀 ( 830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