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一張照片:

今晚夜色不錯,何不將它拍下來?哇,這是張白熾燈泡的贊爆了的照片,干得好。
如果把所有蹩腳的月亮攝影都打印出來,全部疊到一起,它們的厚度可以伸到月球,然后再回到地球。 由于月球本身并不發光,而且你得以仰視的卑微姿勢來拍下月球的尊容,事實上少有成功的月球攝影作品。怎么可以這樣!
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會遇到幾個困難,一是月球離得很遠,也就是說大多數相機并沒有精良高級到能拍攝得那么清晰的程度。智能機的攝像頭堪任很多拍攝場景,但拍攝月亮并不在它的能力之內。智能機沒有光學變焦透鏡,而數字變焦實際上無濟于事。你真正需要的是一個長焦鏡頭,越長越好。
理想狀態下,長焦鏡頭應外接在單反相機或是無反相機上,因為這兩種相機的傳感器大,能夠處理更清晰的細節。另外因為鏡頭的光學范圍有限,你還需要三腳架,或是把相機放在平坦穩定的地方。對于遠距離攝影,哪怕一點兒的晃動都會導致嚴重的成像模糊。
還有一個主要麻煩是,月亮不是自發光的,它的光線來源于強烈的受照。月球可以看做一個被超大而宏偉炫目的懸空閃光燈(即太陽)照亮的東西。 就像對著普通的閃光燈一樣,要是曝光設置不正確,炫目的光線會映照出月球的高亮區,把圖弄得明晃晃的,這就是你需要對付這種炫光的原因。
在拍攝月球圖片時,你捕捉的是月球的表面紋理,而不是一個“會發光的球形東西”。你應該力求細節:月坑、環形山、山脈山谷。要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在圖像編輯軟件中選擇“紋理取樣”來削減過多光線的影響。
上面這些事情對于一個正確選擇的手動控制鏡頭來說,很容易做到——只要故意稍微進行不足曝光,然后月球隕石坑遍布的樣子就被你拍到了。注意:最好在環境比較暗的場景拍攝月亮。

另外,下面有一些很酷的攝影技巧,掌握了這些,你甚至可以不用老是對著月亮調整相機。你可以設置相機的自定義模式來節約反復調節的時間(要是相機支持的話):
1.把相機切換到全手動模式,這樣就能控制快門、光圈和ISO(感光度)。
2.把ISO調到最低(讓相機對光線不敏感),比如說50或者100.但你也可以試一下ISO 200看看。
3.把快門速度設置成1/x,其中x就是你在第2步設置的那個ISO值。
4.使用窄光圈,以確保足夠的景深,限制進光量。光圈的F11檔位以適宜月球拍攝而著名,你可以先試一下這一檔。實際上F8到F16應該都可以。
5.最重要的一點,調整測光模式為點測光或者局部測光。這樣會迫使相機進行光量的削減。你選擇點測光之后,把月球放在畫面的中央來配合相機改變測定值,之后就可以進行畫面構圖了。(記住,你在測光的時候月亮必須是視野中唯一出現的東西,任何比月亮還要暗的東西都必須在取景框里更烏黑。)6.使用手動對焦,提高清晰度。如果相機有“曝光包圍”模式,打開它。這個功能能夠讓你在按下快門時拍下三張不同曝光量的照片,以便跳出最漂亮的那一張。
你應該這樣:調整之后就開始拍攝,一旦要拍攝就不必再進行光圈快門和ISO、曝光補償的大幅度調整(微調即可)。
最后還有兩個和相機沒什么關系的因素,一是時間:在月亮接近地平線時它看起來更大更誘人。你在日出和日落后一小時可以拍到最贊的照片。二是拍攝者的位置,你在大城市里很難找到好地方拍月亮;在城鄉結合部,空氣通透度又會被工廠的煙塵污染影響,而且它也是人口密集地區。
另外如果是霧天或是陰天,相機調整也沒用,還是改天再試吧。
(編譯:何鳴時;via WIRED)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