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請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比如,先試著問問孩子“剛才發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劈頭蓋臉的臭罵他一頓再說,而不是先問問他發生了什么?要知道,孩子做錯了某件事情。這件事情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足造成;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想幫助我們,但是高估了自己自己的能力而好心辦了壞事;也可能是因為這件事壓根就不是他們的錯,只是表面上看是他們的問題罷了!一上來我們就主觀的判定某件事是孩子的錯,這個判定本身就是錯誤的不能再錯的事情。總之,先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先試著去了解了解事情的真相,這本身就是我們作為成人,作為家長的義務。
請給孩子“宣泄”的機會,讓他們平靜下來。比如,試著問問孩子“你現在的感覺如何?”。
即便這件事情以我們的價值觀來說,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那么也請不要先急著去“罵”、去“打”他們。要知道,當這件事情發生以后,孩子心理其實也是受到很大沖擊的。在這種負面情緒下,他可能根本不會去想這件事情本身的對與錯。試著想想我們自己,當我們做錯了某件事情,大家都在指責我們的時候,而這種指責在我們當時看來有很多事無理無端的時候,我們會痛快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嗎?如果連我們這些成人都做不到,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要求這些還未成年的孩子做到深刻的反省呢?所以,先讓孩子們宣泄一下他們心中的不滿,說出他們內心的感受來,從而讓他們先平靜下來。
請試著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比如,問問他們此刻的想法是什么?
等孩子平靜下來了,也不要急著去說教他們。而是讓他們說說他們此刻內心是怎么想的?同時,對他們的任何驚人之語都不要感到驚慌或者不解。比如說,孩子不小心打壞了一個花瓶,但是他卻說這是家里的小螞蟻干的。顯然這是在說“謊”。即便如此,也不要大驚小怪或者直接指責他們說謊。要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我們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認為的“謊”和他們認為的“謊”是不一樣的。
請給孩子自我思考和自我反省的空間。比如,問問他們“那你覺得有什么好辦法嗎?”。
既然事情做錯了,那么就有糾正這個錯誤的方法。即便上我們知道正確的解決方法,也不要急于向孩子傳授,而是讓他們自己想想如何解決。這樣我們既尊重了孩子之前的意見,同時又給他們自我思考和自我反省的空間。
請注意引導孩子思考的結果。比如,問問他們“你的這些方法會導致怎樣的后果呢?”。
雖然孩子的錯誤只有一個,但是解決這個錯誤的方法卻往往有很多。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去思考這些解決的方法,也要讓孩子去思考每種解決方法背后的后果。如果孩子無法意識到這個后果,那么此時作為大人的我們就需要引導他們。
請給孩子自我選擇的空間。比如,問問他們“你覺得那種方法更好呢?你下一步要怎么做?”。
當我們與孩子一起分析完所有解決這個錯誤的方法以及相應方法所面臨的后果后,我們就要與孩子一起權衡這些方法和它所面臨的后果之間的利弊了。最后,一起選擇出最優的一條并執行。
請適當的去支持孩子。比如,問問他們“是否需要我們的幫助?或者希望我們做什么?”。
并不是孩子犯的所有的錯,孩子都有能力獨自解決。當孩子向我們求助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給他們積極的回應和支持。畢竟,作為父母的我們才是孩子背后有力的后盾。而這個后盾會讓孩子解決問題時更加的有信心。
請告知孩子最為正確的方法。比如,問問他們“我們這么做是不是更好呢?”。
等這件事情完全過去后,我們不妨與孩子一起來一個反思座談會。用平等的態度,反思孩子這個錯誤發生的起因、經過以及解決后的一些問題。同時,說出我們的建議,讓孩子自己去對比我們的建議與他之前方法的利與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