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智能手機一般都帶有指南針功能,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你想過沒有,它究竟是如何識別方向的呢?

迅速普及的智能手機,為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使用手機時,有人也許注意到,它還能當指南針用。

那么,手機是怎么知道哪個方向是南、哪個方向是北的呢?有人說,“那還不簡單,它里頭肯定有個指南針唄”。話是這么說,但就算你把手機大卸八塊,也不可能在一堆元件中找到那個存在于想象中的“針尖晃晃悠悠指向南方”的“指南針”——的確,手機里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
那么,它是怎么知道方向的呢?
認真說起來,其中蘊含的道理,很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復雜得多呢!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它的原理,還是讓我們從指南針開始講起吧。
源遠流長指南針
早在我國的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一種可以指示方向的器具“司南”,意思就是“指南”。人們將天然的磁石磨成勺狀,磁石的南極被磨制成勺柄,然后把這個磁勺放在青銅制成的光滑的盤面上。輕輕旋轉磁勺,當它停止轉動時,勺柄指向的就是南方。可以說,司南是最早的利用地磁場辨別方向的儀器,也是現代指南針的原型。隨著社會(特別是航海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指示方向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到了北宋,人們將薄鐵片裁剪成魚形,然后用地磁場將它磁化,這就是所謂的“指南魚”。行軍時,將指南魚隨身攜帶;使用時,讓它浮在水面上就可以指南。后來,人們又用磁石來摩擦鋼針使之磁化,由此制成指南針,后來又一步步演化成現代指南針的形狀。
其實,不管是司南、指南魚還是指南針,它們之所以能夠定向,都是因為它們與地球的磁場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的緣故。在這個微弱的力的作用下,易被外力左右的司南、指南魚或指南針就可以被推動,直到指示的方向趨于穩定時,這個作用力的力矩也就逐漸消失了。這時,它所指的就是地磁的南北方向。
地球表面是有磁場的,這個磁場的南北極與地球地理意義上的南北極正好相反:地球的南極對應地磁場的北極(磁北極),地球的北極對應地磁場的南極(磁南極)。也就是說,指南針的南極,指示的其實是磁北極的方向。不僅如此,地理意義上的南(北)極和地磁場的北(南)極還并不重合,而存在著一個11°左右的夾角。研究表明,地球的磁南極和磁北極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會移動的。盡管如此,地磁場的南北極在不太長的時間段內還是比較穩定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探測地磁場來獲得關于地理方位的精確信息。

手表指南法
在野外,白天看太陽、晚上找北極星,都不難判斷方向。更高級一些的方法,則要用到手表(僅適用于有表盤的手表)和太陽。比如現在是早上8點,那么將這個“8”除以2,得到了“4”;再將手表表盤上“4”的刻度位置指向太陽,那么此時表盤上“12”的刻度指向的就是北方。如果是下午4點,先要換算成16時,再將這個“16”除以2所得的“8”對準太陽,那么“12”所指的就是北方。這只是個粗略的方法,因為某個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年四季是有變化的。
在指南針中,被磁化的小磁針在地磁場的作用力下會發生偏轉,最終磁針會沿著地磁場的南北方向排列,從而為我們指明方向。那么,手機也是靠磁針偏轉來進行定向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原來,在手機內部有個特殊部件,叫做“電子指南針”。它與我們印象中的指南針不同,并不是一根細小的磁性金屬,而是由一層層的薄膜構成的。它能夠感應到地磁場的方向,進而將這種感應轉化為智能手機可以識別的電信號,以此實現定向。這一功能可以通過兩種效應實現,第一種叫做霍爾效應,第二種叫做磁電阻效應。
(撰文:楊華禮、伊曉輝、楊翠、董玉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