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健身房隨處可見樣式豐富多樣的啞鈴、杠鈴、壺鈴為什么要帶個“鈴”字?其實這些健身器材的發明的靈感真的來自鈴鐺。沒錯,這些用金屬制成的重玩意真的可以像鈴鐺一樣搖晃——不過是在18世紀那個健身風靡的時代,那時,有人就用這些人造仿制教堂大鐘進行鍛煉。

如果你敲過中世紀教堂大鐘,就知道這些東西真的很重!想要搖響大鐘不僅僅需要整個上身一起用力,動作也要協調一致,否則是敲不響的。那么問題來了,要搖響這么重的鐘,需要的力量和技巧要如何鍛煉?每天去搖個幾個小時?村民們每天聽你完全沒有節奏的叮叮當當,真的大(mei)丈(guan)夫(xi)?這才有了不會像的鈴鐺——一種模仿教堂大鐘重量和運動形式的精巧裝置,不過就是沒聲音,不然怎么叫啞鈴呢?這東西就像下面圖中的樣子:

如果想在家里進行鍛煉,就要用更便攜的裝置。《牛津詞典》于1711年第一次引用了“dumb bell” (啞鈴)這個詞:“我每天早晨會練習一個小時的啞鈴,就放在我房間的角落里……我的女房東和他的女兒在我鍛煉啞鈴的時候從來不會進房打擾我。”1774年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提到過一種用來鍛煉身體的“簡易鍛煉法”,至于他提到的那種鍛煉器材到底是什么我們不清楚——可能是沒有響板的手持鈴,也可能是現代版本的啞鈴。到了19世紀我們熟知的那種不那么像“鈴”的啞鈴才成為了一種標準樣式開始被人們所使用。杠鈴和壺鈴的稱呼是更后來的事情了。
那么搖鈴健身會不會復興呢?其實,在最近幾年,人們已經開始關注搖鈴健身的好處。專家們推薦一種名為鐘樓卷腹的健身方法,而且你還可以去參加搖鈴健身班,甚至自己買一個家用的老式搖擺啞鈴。
(編譯:王大發財;via Mental Floss)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